六丁取将天路遥,雷电收威半空落
六丁取将天路遥,雷电收威半空落。
至今崒嵂横道旁,绝壁万仞青茫茫。
倚天屹立不可近,下视培塿如群羊。
藓花斓斑风雨溃,藤梢夭矫蛟龙戏。
中开微窦走鸣泉,白虹吞吐涵秋气。
泉流万古潭水深,山寒无风郁沈沈。
下田纳纳禾稼茂,发源沾溉初何心。
峭直谁令据当路,松柏萧森半烟雾。
犹恐夜深魑魅惊,更遣山灵谨呵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诗人沈与求笔下的一片壮观景象——“十里岩石壁”。沈与求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创造力,以及岩石壁的雄伟与神秘。
诗的开头,诗人以“巨灵手擘青瑶璞,平削无痕看斧凿”起笔,形象地描绘了岩石壁的形成过程,仿佛是神话中的巨灵以手擘开青色的瑶石,然后用斧凿平滑其表面,不留痕迹。接着,“六丁取将天路遥,雷电收威半空落”,进一步强调了岩石壁的高耸入云和难以触及的神秘感,仿佛需要通过遥远的天路才能接近,而雷电在半空中收敛了威力,暗示着这片岩石壁的神圣与庄严。
接下来的“至今崒嵂横道旁,绝壁万仞青茫茫”,描述了岩石壁如今依然矗立在道路旁,其高度达到了万仞之高,一片青色的茫茫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诗人接着写道“倚天屹立不可近,下视培塿如群羊”,进一步强调了岩石壁的高峻与不可接近,从下方望去,那些小山丘如同一群绵羊,显得微不足道。
随后,诗人描绘了岩石壁上的自然景观:“藓花斓斑风雨溃,藤梢夭矫蛟龙戏。”岩石壁上长满了斑斓的苔藓,风雨侵蚀之下更加生机勃勃;藤蔓蜿蜒曲折,仿佛蛟龙在嬉戏。接着,“中开微窦走鸣泉,白虹吞吐涵秋气”,描述了岩石壁中开裂处涌出清泉,如同白虹般流淌,蕴含着秋天的气息。
最后,诗人感慨于泉水的自然流淌:“泉流万古潭水深,山寒无风郁沈沈。”泉水自古以来不断流淌,潭水深邃,即使山寒无风,也显得沉静而深邃。诗人还提到,这股泉水滋养了下方的田野,使得禾稼茂盛,却不知其最初的初心是什么。
在这段描述中,诗人巧妙地融入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生命之源的赞美。同时,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岩石壁的壮丽景色和其背后蕴含的自然力量与生命力。整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壮美的自然画卷,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