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学招魂续楚些,出门须唱太平歌
出处:《病中放言》
明 · 成鹫
漫学招魂续楚些,出门须唱太平歌。
却嫌升屋三呼晚,转觉登堂七发多。
薤露未晞春睡足,草虫无那夜吟何。
浮生穿凿休相管,云散长空月在波。
却嫌升屋三呼晚,转觉登堂七发多。
薤露未晞春睡足,草虫无那夜吟何。
浮生穿凿休相管,云散长空月在波。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成鹫在其《病中放言》系列中的第九首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健康与疾病、现实与理想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
首联“漫学招魂续楚些,出门须唱太平歌”,以典故入诗,借用了屈原《招魂》和《楚辞》中的意象,表达了诗人面对疾病时的无奈与渴望恢复健康的愿望。同时,“出门须唱太平歌”则寄托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颔联“却嫌升屋三呼晚,转觉登堂七发多”,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描写,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敏感感知。这里“升屋三呼”可能是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候或活动,而“登堂七发”则可能指较为正式的场合或仪式,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生活节奏变化的感慨。
颈联“薤露未晞春睡足,草虫无那夜吟何”,运用自然景象来抒发情感。清晨的露水还未干涸,春天的睡眠满足了对宁静的渴望;夜晚的草虫鸣叫,却无人倾听,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尾联“浮生穿凿休相管,云散长空月在波”,以超脱的态度收束全诗。诗人认为人生如浮云流水,不必过于执着于世事的纷扰,应保持心灵的平静与自由。月在波上,象征着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总有一份不变的宁静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社会的独到见解,以及在病痛中寻求心灵慰藉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