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有登坛贵,何人得此功
出处:《送郑尚书赴兴元》
唐 · 姚合
儒有登坛贵,何人得此功。
红旗烧密雪,白马踏长风。
斧钺来天上,诗书理汉中。
方知百胜略,应不在弯弓。
红旗烧密雪,白马踏长风。
斧钺来天上,诗书理汉中。
方知百胜略,应不在弯弓。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儒:指儒家学者,读书人。登坛:比喻取得高位或显赫地位。
贵:尊贵,崇高。
红旗:象征军队或革命力量。
烧密雪:形容激烈战斗的场景。
白马:象征英勇或忠诚。
踏长风:形容马匹疾驰如风。
斧钺:古代兵器,象征军事权力。
天上:比喻超越常人,来自上天。
诗书:泛指儒家经典,也代表文化教育。
理汉中:治理汉中地区,也可理解为治理国家。
百胜略:百战百胜的策略。
弯弓:拉弓射箭,代指武力。
翻译
读书人登上高位受尊崇,谁能获得这样的成就。鲜红的旗帜在大雪中燃烧,白马奔驰在强劲的风中。
兵权仿佛从天而降,治理国家依靠的是诗书教化。
这才明白,真正的百战百胜之策,并非仅靠拉弓射箭。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姚合的作品,名为《送郑尚书赴兴元》。从诗中可以看出是一首送别之作,表达了对朋友远行的不舍和期许。
“儒有登坛贵,何人得此功。”这里的“儒”指的是儒家学者,这句话表明只有通过儒家的方式,即通过读书学习,才能达到高尚的地位。"何人得此功"则是在询问谁能够得到这样的成就。
接下来的两句,“红旗烧密雪,白马踏长风。”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战争场面,红色的军旗在洁白的雪地上飘扬,白色的战马在宽广的空间中奔驰。这两句通过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英雄豪迈、冲锋陷阵的气概。
“斧钺来天上,诗书理汉中。”这两句话则是说到军事与文化并重。"斧钺来天上"可能指的是武器从天而降,象征着战争的紧迫和严峻;"诗书理汉中"则表明即使在战乱之际,也要理顺儒家经典,即以文化自持。
最后两句,“方知百胜略,应不在弯弓。”意指真正理解了战略的精髓之后,便知道了取胜的关键,不仅仅是在弯曲的弓箭上。这是对军事智慧和策略思考的一种赞美。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于朋友能够在学问和武功上都有所成就的期望,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文化传承与英雄气概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