鸱啸魍魉凭,螽鸣草虫跃
出处:《过东昌有感》
元末明初 · 刘基
夜发高唐湾,旦及东昌郭。
乔树拂疏星,霜飞月将落。
仰观天宇清,平见原野廓。
白杨号悲风,蔓草杳漠漠。
但见荆棘丛,白骨翳寒箨。
圣道县日月,斯人非虺蝁。
教养既迷方,欲炽性乃凿。
展季骨巳朽,清风散藜藿。
弦歌灭遗音,茧丝尽笼络。
鸱啸魍魉凭,螽鸣草虫跃。
遂令一变姿,化为蹠与蹻。
况闻太行东,水旱荐为虐。
饥氓与暴客,表里相倚著。
赈恤付群吏,所务惟刻削。
征讨乏良谋,乃反恣剽掠。
坐令参苓剂,翻成毒肠药。
今年秋租登,行止稍有托。
馀波尚披猖,未敢开一噱。
但恐习俗成,何由返初昨。
藩宣有重寄,胡不慎远略。
往者谅难追,来者犹可作。
歌诗附里谣,大猷希圣莫。
乔树拂疏星,霜飞月将落。
仰观天宇清,平见原野廓。
白杨号悲风,蔓草杳漠漠。
但见荆棘丛,白骨翳寒箨。
圣道县日月,斯人非虺蝁。
教养既迷方,欲炽性乃凿。
展季骨巳朽,清风散藜藿。
弦歌灭遗音,茧丝尽笼络。
鸱啸魍魉凭,螽鸣草虫跃。
遂令一变姿,化为蹠与蹻。
况闻太行东,水旱荐为虐。
饥氓与暴客,表里相倚著。
赈恤付群吏,所务惟刻削。
征讨乏良谋,乃反恣剽掠。
坐令参苓剂,翻成毒肠药。
今年秋租登,行止稍有托。
馀波尚披猖,未敢开一噱。
但恐习俗成,何由返初昨。
藩宣有重寄,胡不慎远略。
往者谅难追,来者犹可作。
歌诗附里谣,大猷希圣莫。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刘基的《过东昌有感》,描绘了夜晚从高唐湾出发,清晨抵达东昌城郭时的景象。诗人通过描绘乔木、疏星、霜月、白杨、蔓草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凄清而辽阔的氛围,寓言中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诗中提到荆棘丛中的白骨,象征着世道的艰难和人性的扭曲,暗指当时社会道德沦丧,教育失范,人们的行为乖张。诗人批评官府的不作为和贪暴,指出赈灾救济流于形式,征讨无方反而加剧了百姓的苦难。他警示未来应吸取教训,改变现状,回归淳朴的社会风气。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地方官员的期望,希望他们能谨慎行事,遵循圣道,以挽回社会的颓势。整首诗寓言深刻,语言凝练,反映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治理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