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不傍阑干角,曾倚琼肩对月讴
出处:《和悼亡二首》
元末明初 · 王翰
梦觉西窗泪暗流,不堪春尽独登楼。
蛛丝度过萦罗幌,燕子飞来上玉钩。
心事不随蕉叶展,泪痕更比烛花稠。
从今不傍阑干角,曾倚琼肩对月讴。
蛛丝度过萦罗幌,燕子飞来上玉钩。
心事不随蕉叶展,泪痕更比烛花稠。
从今不傍阑干角,曾倚琼肩对月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春尽时节独自登楼的哀伤情景。首句“梦觉西窗泪暗流”便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暗示了主人公经历了梦中的离别或失去,醒来时泪水已悄然滑落,表现了内心的痛苦与不舍。接着,“不堪春尽独登楼”一句,点明了季节的更替与孤独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主人公的寂寞感。
中间两联“蛛丝度过萦罗幌,燕子飞来上玉钩”运用了生动的意象,通过蜘蛛网和燕子的活动,营造出一种既静谧又略带凄凉的环境,暗示着主人公内心的纷乱与外界的冷漠。而“心事不随蕉叶展,泪痕更比烛花稠”则直接表达了主人公无法排解的忧愁与思念,心事如同蕉叶般难以舒展,泪水则像烛花一样密集,形象地展现了情感的沉重与复杂。
尾联“从今不傍阑干角,曾倚琼肩对月讴”则透露出主人公对过去的回忆与对未来的决绝。她不再靠近那曾经倚靠琼肩、对月歌唱的地方,意味着她已经做出了某种选择,或是接受了现实的残酷,或是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向,表现出一种从悲伤中逐渐走出,寻求自我疗愈的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在面对失去与孤独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她在情感挣扎后所展现出的坚韧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