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气倘能全,斯言岂荒唐
出处:《不入城半年矣作短歌遣兴》
宋 · 陆游
我居城西南,渺渺水云乡。
舟车皆十里,来往道岂长。
今夏我来时,天风吹荷香。
再来已孟冬,惨然天霣霜。
市南两株柳,叶尽萌已黄。
乃知多事人,岁晚虚悲伤。
名蓝堕劫火,鞠为瓦砾场。
河桥比一新,华表照康庄。
成坏莽相寻,推理海芒芒。
疾竖造物儿,吾手扼其吭。
砥柱天下险,一苇乃可杭。
养气倘能全,斯言岂荒唐。
舟车皆十里,来往道岂长。
今夏我来时,天风吹荷香。
再来已孟冬,惨然天霣霜。
市南两株柳,叶尽萌已黄。
乃知多事人,岁晚虚悲伤。
名蓝堕劫火,鞠为瓦砾场。
河桥比一新,华表照康庄。
成坏莽相寻,推理海芒芒。
疾竖造物儿,吾手扼其吭。
砥柱天下险,一苇乃可杭。
养气倘能全,斯言岂荒唐。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渺渺:形容水汽弥漫或视野开阔。舟车:指船只和车辆。
天风:自然界的清风。
孟冬: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十一月。
萌已黄:叶子已经发黄掉落。
多事人:忙碌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名蓝:著名的寺庙。
华表:古代的一种标志性的建筑,用于指示方向或记录历史。
推理:推断,理解。
疾竖:快速变化的事物。
砥柱:比喻坚强的支撑力量。
斯言:这话,这种说法。
翻译
我居住在城的西南,这里是水云缭绕的乡村。舟船都要行驶十里,道路虽长但往来频繁。
今年夏天我初次来访,清风携带着荷花的香气。
再到已是深冬,凄凉的天空飘下霜雪。
市场南边的两棵柳树,叶子已全部泛黄凋零。
这才明白,忙碌的人到年终只会徒增悲伤。
名蓝寺毁于战火,只剩废墟一片。
河桥焕然一新,华表依旧照亮宽敞的大道。
世间万物兴衰更替,道理深奥难测。
造物者之疾速变化,我试图用手扼住它的咽喉。
砥柱中流,即使面对天下险阻,一苇也可渡过。
若能修养心性保全,这些话怎会荒谬无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不入城半年矣作短歌遣兴》,通过对城西南水云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首句“我居城西南,渺渺水云乡”展现了诗人居住环境的宁静与远离尘嚣。接下来通过“舟车皆十里,来往道岂长”描述了交通的便利,但诗人感叹时间之快,“今夏”与“再来已孟冬”的对比,突显出季节更替的迅速。
“市南两株柳,叶尽萌已黄”以柳树的变化象征着岁月无情,而“名蓝堕劫火,鞠为瓦砾场”则寓言世间事物的兴衰无常,即使是坚固的事物也可能化为乌有。“河桥比一新,华表照康庄”又展示了新的建设与旧事物的消逝并存,揭示了世间万物的生生不息。
最后,诗人借“疾竖造物儿,吾手扼其吭”表达自己对命运的抗争和对人生的哲思,认为只要保持内心的坚韧,即使面临困境也能找到渡过难关的方法。“砥柱天下险,一苇乃可杭”和“养气倘能全,斯言岂荒唐”这两句,既是诗人的豪情壮志,也是对人生智慧的深刻领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怀,寓言深沉,体现了陆游诗歌中常见的家国情怀与个人命运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