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裾旋旋手迢迢,不趁音声自趁娇
出处:《舞腰》
唐 · 元稹
裙裾旋旋手迢迢,不趁音声自趁娇。
未必诸郎知曲误,一时偷眼为回腰。
未必诸郎知曲误,一时偷眼为回腰。
拼音版原文
翻译
舞动的裙摆旋涡般流转,手儿伸展遥遥指向远方,不紧随音乐节奏却自显妖娆。或许那些公子哥儿并未察觉旋律的差错,都只为那回眸一笑的瞬间,偷偷瞄上一眼。
注释
裙裾:裙子的下摆部分。旋旋:形容转动的样子。
迢迢:形容伸展得很远。
趁:追随,配合。
音声:这里指音乐的节奏。
娇:妩媚,妖娆。
未必:不一定。
诸郎:各位年轻的男子,这里指观赏舞蹈的公子哥儿。
知:察觉。
曲误:音乐中的错误或偏差。
一时:同一时间,一起。
偷眼:偷偷地看,瞄一眼。
为:因为。
回腰:转身,这里特指女子跳舞时的回身动作,显得尤为动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跳舞时的优雅姿态和情感流露。"裙裾旋旋手迢迢"这一句,通过对衣摆和手势的描写,展现了舞者柔美的手腕动作和衣物随之摇曳的生动画面,同时也透露出女子在跳舞时不自觉地流露出的娇羞之态。
"不趁音声自趁娇"则进一步刻画出她即便是在没有音乐伴奏的情况下,也能自然而然地随着内心的节奏起舞,这种娇柔的舞姿似乎是她的本性流露,不需外在的音乐来配合。
接下来的两句"未必诸郎知曲误,一时偷眼为回腰"表达了女子跳舞时的自信与矜持。她并不认为旁观者能完全理解或欣赏她舞蹈中的韵味,甚至还会在适当的时候瞥一眼四周,以此来调整自己的舞姿,使之更加完美。
整首诗通过对舞者的动作和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古代女子在艺术表达上的自信与矜持,以及她们在社交场合中的娇羞与优雅。诗人元稹以其独特的观察力捕捉到了这些细微之处,并通过这首诗传达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深切感受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