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人道师,成佛而出
出处:《后云居行寄和禅师》
宋 · 郭祥正
我所思兮,欧山之巅。
白石苍木蔽窥而隔世兮,路通乎兜率之天。
层楼复阁,触峙绚烂。
往即造兮,云渤兴而澶漫。
徙倚恍惚,若夺吾魄兮,聊枚睫以盘桓。
徐风生而雾散,卷绡縠于林端。
洎天清而日上兮,瀑峻飞而潺湲。
畜而为潭,泄而为涧。
运之以车兮,盈乎大田。
然复度石桥,登重门。
睹篆玉之榜,谒金仙之尊。
徒众五百,厖眉皓首。
形仪静而不杂兮,语言要而不烦。
齐兴止以钟鼓兮,善后先而靡难。
举正眼而谛瞬兮,了无一法之可观。
寂兮乐兮,妙复妙兮,其惟真如之禅。
我请弃冠释带以投依兮,师则指乎未契之缘。
于是曳屣却步,循磴道而复返兮,岁眇眇而屡残。
触网罗以系累兮,方伤羽而戢翰。
怅昨游而欲再兮,庶已创而复完。
乱曰:畴将归兮,卧龙之室。
依人道师,成佛而出。
白石苍木蔽窥而隔世兮,路通乎兜率之天。
层楼复阁,触峙绚烂。
往即造兮,云渤兴而澶漫。
徙倚恍惚,若夺吾魄兮,聊枚睫以盘桓。
徐风生而雾散,卷绡縠于林端。
洎天清而日上兮,瀑峻飞而潺湲。
畜而为潭,泄而为涧。
运之以车兮,盈乎大田。
然复度石桥,登重门。
睹篆玉之榜,谒金仙之尊。
徒众五百,厖眉皓首。
形仪静而不杂兮,语言要而不烦。
齐兴止以钟鼓兮,善后先而靡难。
举正眼而谛瞬兮,了无一法之可观。
寂兮乐兮,妙复妙兮,其惟真如之禅。
我请弃冠释带以投依兮,师则指乎未契之缘。
于是曳屣却步,循磴道而复返兮,岁眇眇而屡残。
触网罗以系累兮,方伤羽而戢翰。
怅昨游而欲再兮,庶已创而复完。
乱曰:畴将归兮,卧龙之室。
依人道师,成佛而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云居行的奇妙体验,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从山巅至寺庙的旅程,以及在寺庙中与僧侣相处的场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佛法深邃境界的感悟。
开头“我所思兮,欧山之巅”,诗人想象自己站在欧山的高处,眺望远方,引出接下来的壮丽景色。接着描述了山路蜿蜒,仿佛通往另一个世界,层层楼阁映入眼帘,景象绚烂。云海翻腾,诗人仿佛被这壮丽的景色所吸引,心神恍惚,似乎灵魂都被这美景所夺去。
随着云雾散去,阳光洒落,瀑布飞泻而下,水声潺潺。水流汇聚成潭,又从高处流下形成溪涧。诗人感叹这自然界的神奇,仿佛是大自然赋予的恩赐。随后,诗人进入寺庙,目睹了五百名僧侣的庄严生活,他们举止从容,言语简练,以钟鼓调节作息,体现了佛法的和谐与秩序。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向往,希望放弃尘世的束缚,投身于佛法之中。然而,现实中的羁绊使他无法实现这一愿望,只能在心中怀念这段旅程,并期待未来能再次回到这个充满禅意的世界。
最后,“畴将归兮,卧龙之室。依人道师,成佛而出。”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憧憬,希望能在佛法的引导下,最终达到成佛的境界。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佛法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