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堤边立,荼蘼架下行
出处:《寒食清明十首 其七》
宋 · 刘克庄
杨柳堤边立,荼蘼架下行。
不知一遗老,更看几清明。
不知一遗老,更看几清明。
注释
杨柳:柔弱的柳树,常用来形容春天景色。堤边:河堤旁边。
荼蘼:一种春季开花的植物,花朵繁多。
行:行走。
遗老:年老体衰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更:再。
清明:中国传统节日,通常指春分后十五日,也是扫墓祭祖的日子。
翻译
在杨柳依依的堤岸站立,沿着荼蘼花架慢慢行走。我不知已是一位年迈的老者,还能再看到多少个清明节。
鉴赏
这两句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象,诗人站在杨柳堤边,看见行人在荼蘼架下穿行。首先,“杨柳堤边立”一句设定了环境,春天柳树萌芽,堤岸旁杨柳随风摇曳,诗人静立其间,感受着清明的气息。
接着,“荼蘼架下行”则展现了农忙图景。荼蘼是一种野菜,这里可能指的是农人在春天收割野菜的情形。这句通过生动的画面描写,表现出农民们在清明时节辛勤劳作的情景。
“不知一遗老”表达了诗人对周围环境中某位老者的关注与同情。这里的“一遗老”很可能是指那些年迈而孤独,或被社会忽略的老人,诗人通过这个形象传达了一种社会关怀的情感。
最后,“更看几清明”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色的珍惜与留恋之情。清明时节,万物复苏,自然界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希望能多享受这些美好的时光。
整体而言,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色和农村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社会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