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为宾主两相好,一榻挂壁吹清风
出处:《徐孺亭》
宋 · 苏辙
徐君郁郁涧底松,陈君落落堂上栋。
涧深松茂不遭伐,堂毁栋折伤其躬。
二人出处势不合,譬如日月行西东。
胡为宾主两相好,一榻挂壁吹清风。
人生遇合何必同,一朝利尽更相攻。
先号后笑不须怪,外物未可疑心胸。
比干谏死微子去,自古不辨污与隆。
我来故国空叹息,城东旧宅生茅蓬。
平湖十顷照清庙,独画徐子遗陈公。
二人皆合配社稷,胡不相对祠堂中。
涧深松茂不遭伐,堂毁栋折伤其躬。
二人出处势不合,譬如日月行西东。
胡为宾主两相好,一榻挂壁吹清风。
人生遇合何必同,一朝利尽更相攻。
先号后笑不须怪,外物未可疑心胸。
比干谏死微子去,自古不辨污与隆。
我来故国空叹息,城东旧宅生茅蓬。
平湖十顷照清庙,独画徐子遗陈公。
二人皆合配社稷,胡不相对祠堂中。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徐孺亭》,通过对徐君和陈君的比喻,表达了对人生际遇和友情变化的深刻洞察。诗中的“郁郁涧底松”象征着徐君的坚韧不拔,“落落堂上栋”则代表陈君的显赫地位。然而,尽管二人性格和地位不同,却能成为好友,如同日月东西行,各有其道。
诗中提到“涧深松茂不遭伐,堂毁栋折伤其躬”,暗示了世事无常,即使起初关系亲密,也可能因利益冲突而反目。诗人以比干和微子的历史典故,进一步强调了在面对污名和尊荣时,忠诚和抉择的重要性。
最后,诗人感慨自己回到故乡,看到徐君故居荒凉,而徐君的精神却被后人铭记,通过“平湖十顷照清庙,独画徐子遗陈公”表达对徐君高尚品格的敬仰。诗人认为徐君和陈君都应被供奉在社稷祠堂,但现实并未如此,流露出对社会价值判断的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寓言的形式,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友谊的复杂性,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公正评价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