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见得良慰,语离还浩叹
出处:《呈王侍郎昆仲二首 其二》
宋 · 赵蕃
往未瞻乌府,先曾涉杏坛。
予诗廑和答,贻教异暄寒。
名位元相绝,知闻共骇观。
干霄峙松柏,流水会波澜。
应念登门旧,几嗟行路难。
蒸湘方渺渺,淮楚忘曼曼。
既见得良慰,语离还浩叹。
深思尽心曲,直觉欠豪端。
予诗廑和答,贻教异暄寒。
名位元相绝,知闻共骇观。
干霄峙松柏,流水会波澜。
应念登门旧,几嗟行路难。
蒸湘方渺渺,淮楚忘曼曼。
既见得良慰,语离还浩叹。
深思尽心曲,直觉欠豪端。
注释
乌府:古代官署。杏坛:孔子讲学的地方,借指教育场所。
廑:勉强。
贻教:赠送教诲。
元:本来。
骇观:令人惊讶。
干霄:直冲云霄。
峙:屹立。
蒸湘:湘江。
曼曼:长远的样子。
浩叹:深深的叹息。
深思:深入思考。
豪端:豪放的气概。
翻译
未曾亲临乌府之前,我已涉足杏坛讲学。我的诗作只是勉强回应,您的教诲如同冬日暖阳。
我们的名声地位本无交集,但名声却共同引人瞩目。
如同松柏直插云霄,我们的交流如流水般起伏多变。
想起昔日登门拜访,不禁感叹世事艰辛。
湘江广阔,淮楚遥远,这些都已忘却。
虽然得到了您的安慰,话别时仍忍不住深深叹息。
深入思考您的教诲,内心深感敬佩,但自觉缺少豪迈气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写给王侍郎兄弟的第二首诗。诗人首先回忆了自己过去未曾有机会拜访乌府(可能指官署或显贵府邸),但曾游历过杏坛(孔子讲学之地,象征学问之境)。他提到自己的诗歌勉强回应对方的教诲,感觉像是在寒暑之间接受不同的教导。
诗人强调自己与王侍郎在名声地位上相去甚远,但彼此的声望却都令人惊讶。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同干霄的松柏和流水的波澜,虽然看似不同,却能互相映照。诗人感慨自己虽曾登门拜访,但如今行路艰难,不禁感叹世事变迁。
湘江和淮楚之地的广阔无垠,让诗人更加怀念过去的时光。在得到王侍郎的安慰后,诗人的话语中充满了深深的思考,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在豪放气概上有所欠缺。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己文学造诣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