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竹侵书帙净,风轻花落砚池香
出处:《范仲山以涧谷居自号为赋二首 其一》
宋 · 俞德邻
山林朝市两相忘,寂寂幽居兴味长。
雨过竹侵书帙净,风轻花落砚池香。
三杯卯酒醉未醉,一枕午窗凉更凉。
人境结庐元不俗,渊明何必定柴桑。
雨过竹侵书帙净,风轻花落砚池香。
三杯卯酒醉未醉,一枕午窗凉更凉。
人境结庐元不俗,渊明何必定柴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林与市井间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充满了宁静与雅致。诗人俞德邻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居生活的独特魅力。
首句“山林朝市两相忘”,开篇即点出主题,隐士仿佛能将外界的喧嚣与繁华置之度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接着,“寂寂幽居兴味长”进一步强调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乐趣,即使环境简朴,内心的满足感却异常丰富。
“雨过竹侵书帙净,风轻花落砚池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细微变化,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雨水洗净了竹叶,使得书籍更加洁净;微风吹拂,花瓣飘落,砚池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这样的场景既具画面感,又富含诗意。
“三杯卯酒醉未醉,一枕午窗凉更凉”则描绘了隐士悠闲自得的生活片段。适量的饮酒,不仅没有让人沉醉,反而让人心情更为舒畅;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带来一丝凉意,这种舒适的感觉令人陶醉。
最后,“人境结庐元不俗,渊明何必定柴桑”表达了对隐士生活态度的赞赏。即便身处世俗之中,也能保持高洁的品格,不被尘世所染。这里暗喻了诗人对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敬仰,认为隐居并非一定要远离尘嚣,而是内心的选择。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对传统文人理想人格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