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丝随丹青染,变态非复旧全文

丝随丹青染,变态非复旧

出处:《赠希孝
宋 · 黄庭坚
金玉虽满堂,一去谁能守。
石交千秋期,程婴报杵臼。
丝随丹青染,变态非复旧
竹杖寒苍苍,草木黄落后。
匏从曲沃来,管是汶阳有。
土性本高明,天材更浑厚。
革之成国器,实假匠伯手。
木平非斧斤,是事公信否。

拼音版原文

jīnsuīmǎntángshuínéngshǒu

shíjiāoqiānqiūchéngyīngbàochǔjiù

suídānqīngrǎnbiàntàifēijiù

zhúzhàngháncāngcāngcǎohuángluòhòu

páocóngláiguǎnshìwènyángyǒu

xìngběngāomíngtiāncáigènghúnhòuzhīchéngguóshíjiǎjiàngbǎishǒu

píngfēijīnshìshìgōngxìnfǒu

注释

金玉:金银财宝。
满堂:堆积如山。
石交:坚固的友情。
期:期待。
程婴:历史人物,以忠诚闻名。
丝随:丝线跟随。
丹青:绘画颜料。
变态:形态变化。
竹杖:竹制手杖。
寒:寒冷。
草木黄落:秋天落叶。
匏:葫芦。
曲沃:地名。
汶阳:地名。
土性:土地本质。
浑厚:淳朴深厚。
革之:皮革制成。
国器:国家器具。
匠伯:巧匠。
木平:木材平滑。
斧斤:斧头。
公信:公正可信。

翻译

金银财宝堆积如山,一旦离去谁能守得住。
坚固的友情如同石头,期待千秋万代的坚守,程婴以生命报答杵臼之恩。
丝线被丹青染色,形态变化不再如初。
竹杖在寒冷中显得苍老,草木在秋天凋零后。
葫芦来自曲沃之地,乐器出自汶阳一带。
土地的本质天生高洁,自然材质更为淳朴深厚。
皮革制成国家的器具,实则借助于巧匠的手艺。
木材平滑并非斧凿之力,这是否公正可信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赠希孝》,通过对金玉、石交、丝竹、竹杖、匏管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忠诚品质的赞美。首句“金玉虽满堂,一去谁能守”寓言般地指出财富易失,唯有真挚的友情才能长久。接下来的“石交千秋期,程婴报杵臼”引用了程婴舍身救孤的故事,象征着坚贞不渝的友谊。

“丝随丹青染,变态非复旧”以丝线比喻友谊的变化,暗示友情经过岁月洗礼后,虽然形态有所改变,但本质犹在。“竹杖寒苍苍,草木黄落后”则描绘了一幅秋景,烘托出岁月流转的无情,而友情如竹杖般坚韧。

“匏从曲沃来,管是汶阳有”借乐器的流传,表达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土性本高明,天材更浑厚”赞美了希孝内在的高尚品格和天赋。“革之成国器,实假匠伯手”进一步强调希孝如同经过巧匠打造的国器,才华出众。

最后两句“木平非斧斤,是事公信否”,以木头的平直并非出自斧凿,暗喻希孝的才华并非外力雕琢,而是自然流露,表达了对希孝公正无私品质的信任。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刻理解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