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知温饱外,可忧非一端
出处:《閒居感怀十七首》
明 · 方孝孺
窃窃众所忧,不踰衣食间。
孰知温饱外,可忧非一端。
贱忧道难行,贵忧名不完。
谁能断弃此,自乐如孔颜。
孰知温饱外,可忧非一端。
贱忧道难行,贵忧名不完。
谁能断弃此,自乐如孔颜。
鉴赏
这首诗名为《閒居感怀十七首(其五)》,是明代文学家方孝孺所作。诗中探讨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忧虑,并将其扩展至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与道德实践。
首句“窃窃众所忧,不踰衣食间”,以“窃窃”形容众人的私语,指出人们普遍担忧的焦点往往局限于基本的衣食住行。接着,“孰知温饱外,可忧非一端”则引出一个转折,暗示除了物质生活之外,还有更多值得忧虑的事情存在,不仅仅是对个人或家庭的生存状态的担忧。
“贱忧道难行,贵忧名不完”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忧虑的主题。这里将忧虑分为两类:对于地位较低者而言,他们可能更担心道德理想难以实现;而对于地位较高者,则可能忧虑名声无法完美无缺。这两类人面对的忧虑各不相同,但都体现了对自身价值和行为准则的深刻反思。
最后,“谁能断弃此,自乐如孔颜”表达了诗人对于如何在忧虑与自我实现之间找到平衡的思考。孔子和颜回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生活简朴而充满智慧,被视为理想人格的典范。诗人在此提出疑问,谁能彻底放下这些忧虑,像孔子和颜回那样,过着自由自在、内心充实的生活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探讨不同阶层人士的忧虑,反映了明代社会中人们对物质与精神追求的复杂心态,以及在两者之间寻求和谐与平衡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