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岂知朱墨暇,乃适山水愿全文
抗尘几何时,猿鹤共悲怨。
岂知朱墨暇,乃适山水愿
兹晨秋令初,休沐谨邦宪。
佳宾忽四来,英僚亦三劝。
驾言北郭门,谢此旟隼建。
散目山崔嵬,纵辔路脩蔓。
凭栏快倒峡,跻壑困脱挽。
追攀林樾深,欢喜脚力健。
登高眺远浦,众景争自献。
何必仍丹丘,径欲凌九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朱熹在立秋之日与友人一同游览三峡,登高望远的场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友情的珍惜。

首句“抗尘几何时”表达了诗人对忙碌官场生活的厌倦,渴望回归自然的心境。接着“猿鹤共悲怨”则以猿鹤的哀鸣象征内心的愁苦,引出下文对山水之美的向往。

“岂知朱墨暇,乃适山水愿”两句转折,诗人意识到在政务之余,能有机会亲近山水,满足了他内心深处的愿望。接下来“兹晨秋令初,休沐谨邦宪”描述了立秋时节,诗人趁着休假的机会,遵守地方规定,与友人一同出游。

“佳宾忽四来,英僚亦三劝”表现了友人的欢聚,气氛热烈。随后“驾言北郭门,谢此旟隼建”写出了他们离开城市,前往郊外的旅程,用“旟隼”象征官职,暗示了诗人对官场束缚的解脱。

“散目山崔嵬,纵辔路脩蔓”描绘了沿途的壮丽景色,诗人尽情欣赏。接着“凭栏快倒峡,跻壑困脱挽”则展现了诗人登山时的豪情与挑战自我精神。

“追攀林樾深,欢喜脚力健”体现了诗人与友人在自然中的互动与乐趣,以及对身体健康的自豪。最后“登高眺远浦,众景争自献”描绘了站在高处俯瞰江面的壮观景象,各种美景竞相展现。

“何必仍丹丘,径欲凌九万”则是诗人对追求更高境界的渴望,表达了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志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