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秣陵秋色,独泛大江横
出处:《水调歌头十二首》
清 · 蒋士铨
一苇载翁去,岂有羡鱼情。
为爱秣陵秋色,独泛大江横。
不是磻溪隐士,不是富春男子,不乞鉴湖清。
三朝瀛海客,八帙老先生。
唤农父,引牛牧,召樵兄。
醉向白苹洲畔,把酒问长庚。
人颂起居八座,翁恋烟波万顷,笑与鹭鸥盟。
何必赤松子,遁迹采黄精。
为爱秣陵秋色,独泛大江横。
不是磻溪隐士,不是富春男子,不乞鉴湖清。
三朝瀛海客,八帙老先生。
唤农父,引牛牧,召樵兄。
醉向白苹洲畔,把酒问长庚。
人颂起居八座,翁恋烟波万顷,笑与鹭鸥盟。
何必赤松子,遁迹采黄精。
鉴赏
这首《水调歌头》(其六)由清代诗人蒋士铨所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一苇载翁去”,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乘着一叶扁舟,独自一人前往远方的画面,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接着,“岂有羡鱼情”一句,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典故,表达了诗人虽身处世外,但并无羡慕世俗功名之心,而是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为爱秣陵秋色,独泛大江横”两句,点明了诗人对南京(秣陵)秋天景色的喜爱,独自在长江上泛舟,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接下来,“不是磻溪隐士,不是富春男子,不乞鉴湖清”三句,通过对比古代著名的隐士如姜太公、严子陵等,强调了诗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隐士,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三朝瀛海客,八帙老先生”两句,赞美了诗人作为朝廷重臣的阅历与智慧,同时也暗示了其年岁已高,但仍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与追求。“唤农父,引牛牧,召樵兄”则描绘了诗人与乡村生活紧密相连的情景,体现了他对自然与人民的亲近之情。
“醉向白苹洲畔,把酒问长庚”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饮酒赋诗,与星辰对话的浪漫场景,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宇宙奥秘的好奇。
“人颂起居八座,翁恋烟波万顷,笑与鹭鸥盟”三句,既是对诗人社会地位的肯定,也是对其内心世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赞美。诗人与鹭鸥结盟,象征着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体现了他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最后,“何必赤松子,遁迹采黄精”两句,以古代仙人赤松子为例,表达了诗人并不需要追求仙人的长生不老,而是更愿意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