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花薝卜林间佛,九节菖蒲石上仙
出处:《常州太平寺法华院薝卜亭醉题》
宋 · 苏轼
六花薝卜林间佛,九节菖蒲石上仙。
何似东坡铁拄杖,一时惊散野狐禅。
何似东坡铁拄杖,一时惊散野狐禅。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薝卜:一种植物,有六个花瓣,象征佛教中的吉祥。佛:指佛教中的佛陀或佛法。
九节菖蒲:一种菖蒲,古人认为有灵性,象征仙人。
石上仙:形容菖蒲生长在石头上如仙人般超凡。
东坡:苏轼的号,这里代指苏轼本人。
铁拄杖:比喻坚韧有力的事物,也指苏轼的诗文风格。
一时惊散:突然打破。
野狐禅:佛教术语,原指未经正宗传承的佛法,此处可能暗指苏轼的文学风格打破常规。
翻译
六片花瓣的薝卜在树林中映衬着佛影,九节菖蒲生长在石头上仿佛仙人显现。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充分展现了他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诗人以六花薝卜林间佛和九节菖蒲石上仙作为意象,描绘了一幅与世隔绝、寂静超然的画面,通过这种景象表达了对佛法的赞美和追求。
接下来,“何似东坡铁拄杖,一时惊散野狐禅”两句则是诗人自比。东坡即苏轼本人,在这里他以“铁拄杖”自喻,寓意坚韧不拔的品格和手中拂尘的佛教修行。而“一时惊散野狐禅”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自然界中的超然状态,即使是野狐也被他所打扰,仿佛在进行着某种形式的禅定。这里的“野狐”往往有贬义,但在苏轼笔下,却被赋予了一种自由自在、不受世俗羁绊的象征意义。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自喻,既展示了苏轼对佛教的敬仰,也表达了他个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诗中的意境清新脱俗,每一个字眼都透露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