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七月廿四廿三日,广人倾都东门出全文

七月廿四廿三日,广人倾都东门出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七月廿四廿三日,广人倾都东门出
菖蒲涧中漱寒泉,共寻郑公炼丹室。
传闻此日鹤舒翼,安期上仙就仙职。
秦皇苍苍向烟雾,东使少君求不得。
玉舄何年留阜亭,蒲花紫茸含秋馨。
越人祈子每双乳,高禖此地惟仙灵。
水帘半遮大岩口,松柏数株老猿守。
锦幡争答白花男,珍果竞怀红粉妇。
仙人拇迹履纷纷,触破苔痕生白云。
生儿我欲生高士,似我迷花不事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明末清初时期,于农历七月初二、初三日,与众人一同前往广州东门外的菖蒲涧,探寻传说中的郑公炼丹室的场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人物的追忆。

首句“七月廿四廿三日,广人倾都东门出”,开篇即点明时间与地点,描述了人们在特定日子聚集的情景。接着,“菖蒲涧中漱寒泉”一句,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菖蒲涧中泉水清澈、寒气袭人的景象,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

“共寻郑公炼丹室”则引出了诗的主题,表达了对古代炼丹术士郑公的敬仰之情。接下来的“传闻此日鹤舒翼,安期上仙就仙职”两句,通过传说中的鹤展翅飞翔、安期生升仙的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仙人生活的向往。

“秦皇苍苍向烟雾,东使少君求不得”两句,通过对比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药的失败,与仙人安期生的得道成仙,反映了对生命永恒追求的复杂情感。

“玉舄何年留阜亭,蒲花紫茸含秋馨”描绘了历史遗迹的遗存,以及菖蒲花在秋天的美丽景象,展现了自然与历史的和谐共生。

“越人祈子每双乳,高禖此地惟仙灵”则引入了民间信仰,通过越人对生育的祈愿,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水帘半遮大岩口,松柏数株老猿守”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生机的山林景象,水帘轻垂,松柏苍翠,老猿悠然自得,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锦幡争答白花男,珍果竞怀红粉妇”通过描绘山中庆典的热闹场面,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庆祝。

最后,“仙人拇迹履纷纷,触破苔痕生白云”一句,以仙人足迹踏过苔痕,云朵随之生成的想象,将整个场景推向了高潮,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生儿我欲生高士,似我迷花不事君”表达了诗人希望后代能成为品德高尚之人,自己也愿意像花一样自由自在,不被世俗束缚的理想追求。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还蕴含了对仙人生活的向往、对生命永恒的思考、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赞美,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