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芝无觅处,百千万劫是空时
出处:《挽刑部夏司务》
明 · 苏葵
轩昂天地作男儿,病入膏肓不可支。
三十六芝无觅处,百千万劫是空时。
清朝芳誉于公狱,衰草平原有道碑。
何事英魂堪自慰,吾人公论哭君诗。
三十六芝无觅处,百千万劫是空时。
清朝芳誉于公狱,衰草平原有道碑。
何事英魂堪自慰,吾人公论哭君诗。
鉴赏
此诗《挽刑部夏司务》由明代诗人苏葵所作,通过对逝者夏司务的深切悼念,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与不屈的精神。诗中以“轩昂天地作男儿”开篇,赞颂夏司务生前的气概与英雄本色,即便面对疾病的沉重打击,也未曾屈服,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
“病入膏肓不可支”一句,既是对夏司务病情严重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其精神力量的肯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依然坚守正义,不为病痛所动摇,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三十六芝无觅处,百千万劫是空时”两句,运用了夸张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夏司务高尚品德的赞美,以及对其离世的惋惜之情。三十六芝象征着夏司务的美德与成就,而百千万劫则是对时间的无限延长,暗示其影响将永远存在。
“清朝芳誉于公狱,衰草平原有道碑”描绘了夏司务在公堂上的清廉形象和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即使在去世后,人们仍能在监狱中感受到他的公正与清廉,而在广阔的原野上,立有他的道碑,成为后人追思的标志。
最后一句“何事英魂堪自慰,吾人公论哭君诗”,表达了诗人对夏司务英灵的安慰,以及通过诗歌表达对他的敬仰和哀悼之情。这不仅是对逝者的缅怀,也是对公正与道德的呼唤,体现了诗人对社会正义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不仅表达了对夏司务个人品质的高度赞扬,也寄托了对公正与道德的向往,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