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霪霖此夜乾,满天星月照虚坛
元末明初 · 王翰
连日霪霖此夜乾,满天星月照虚坛。
灵风微动飘钟磬,清露斜飞湿佩冠。
祈报有常群物阜,幽明无间寸心丹。
山林野客知何幸,亦入鸳行列后班。
灵风微动飘钟磬,清露斜飞湿佩冠。
祈报有常群物阜,幽明无间寸心丹。
山林野客知何幸,亦入鸳行列后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夜祭祀风雷山川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融。首句“连日霪霖此夜乾”巧妙地将之前的连续降雨与当夜的晴朗对比,营造出一种由阴转晴的氛围变化。接着,“满天星月照虚坛”一句,不仅描绘了月明星稀的夜景,也暗示了祭坛的庄严与神圣。
“灵风微动飘钟磬,清露斜飞湿佩冠”两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灵风轻拂钟磬,清露斜洒衣冠,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也象征着祭祀仪式的庄重与虔诚。这里,“灵风”和“清露”都带有神秘和纯净的意味,与祭祀活动的主题相契合。
“祈报有常群物阜,幽明无间寸心丹”则表达了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与感恩之情,以及内心深处对于公正与和谐的追求。“祈报有常”意味着对自然规律的尊重,“群物阜”则是丰收与繁荣的象征,而“幽明无间”则体现了对天地间一切存在之物的平等看待,以及内心的坚定与真诚。
最后,“山林野客知何幸,亦入鸳行列后班”一句,以“山林野客”自比,表达了诗人虽为平凡之人,却有幸参与如此盛大的祭祀活动,内心充满了荣幸与喜悦。同时,也将自己置于“鸳行列后班”,即在众多参与者中处于次要位置,体现了谦逊的态度和对集体荣誉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中秋夜祭祀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