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俯若颓浪,上刺如脱颖
清溪罗众岫,苍翠无定影。
牵衣避榛林,直到无人境。
置身崔巍间,远目已可逞。
下俯若颓浪,上刺如脱颖。
幽谷魑魅潜,古洞龙螭猛。
闲行入山寺,更喜俗事屏。
梵声出高寒,禅心惬闲情。
胡麻满地种,散漫无畦町。
陆离三株树,的皪九光杏。
清露濯琼枝,明霞荫金鼎。
既滋兰九畹,又树蕙百顷。
惝恍灵踪远,豁达尘梦醒。
独怜此中趣,尽属幽僧领。
携尊时命酒,试水或啜茗。
攀援尚未毕,所恃秋日永。
须臾光景暮,系之愿长绠。
寻幽意忘倦,来处不复省。
徐看返照灭,新蟾散清景。
一径入杉萝,遍地纷藻荇。
泉鸣孤涧底,鹊语万松顶。
阴火夜潋滟,雾淞秋晦冥。
坛虚彩虬跃,霜下素鹤警。
同游指前峰,观止不敢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登山至龙山,探访石浪庵的奇妙旅程。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林间的自然美景与静谧氛围。
首先,诗人以“古树生浓阴,四顾山色暝”开篇,描绘了山林中古树茂密,浓荫覆盖的情景,以及四周山色在暮色中显得深沉而朦胧的景象。接着,“清溪罗众岫,苍翠无定影”则进一步渲染了山间清溪环绕群山,苍翠的山色在光影中变幻不定的生动画面。
随后,诗人通过“牵衣避榛林,直到无人境”表达了深入山林探索的冒险感,以及最终到达一个远离尘嚣的宁静之地的喜悦。接下来的“置身崔巍间,远目已可逞”则描绘了站在高山之巅,视野开阔,心胸豁然的壮丽景象。
诗中还巧妙地融入了自然界的神秘元素,如“幽谷魑魅潜,古洞龙螭猛”,暗示了山林深处隐藏着未知的神秘力量。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山中寺庙的向往和对佛法的虔诚,“闲行入山寺,更喜俗事屏。梵声出高寒,禅心惬闲情”。
进一步,诗人描绘了山中独特的植物景观,“胡麻满地种,散漫无畦町。陆离三株树,的皪九光杏”。这些描述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丰富多样,也暗示了山林中的生机勃勃。
接着,诗人通过“清露濯琼枝,明霞荫金鼎。既滋兰九畹,又树蕙百顷”等诗句,赞美了山中植物的美丽与生命力,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敬仰。
最后,诗人以“惝恍灵踪远,豁达尘梦醒。独怜此中趣,尽属幽僧领。携尊时命酒,试水或啜茗。攀援尚未毕,所恃秋日永。须臾光景暮,系之愿长绠。寻幽意忘倦,来处不复省。徐看返照灭,新蟾散清景。一径入杉萝,遍地纷藻荇。泉鸣孤涧底,鹊语万松顶。阴火夜潋滟,雾淞秋晦冥。坛虚彩虬跃,霜下素鹤警。同游指前峰,观止不敢请”等诗句,表达了对这次探险之旅的留恋与不舍,以及对自然与佛法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