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惟饬身而无愧,动惟利□而尽爱
出处:《常自在歌》
宋 · 徐侨
常自在,常自在,莫受物触随变改。
心常澄太虚,胸常涵沧海。
志常明秋霜,气常融春霭。
常自在,常自在,莫或欺心旋遮盖。
此心常与天地通,日月神明环内外。
万物森森在吾下,我自小之自伤害。
常自在,常自在,诗书乐处安精神。
道义合时行身世,贫何足嗟,贱何□嘅,富何足淫,贵何足泰。
静惟饬身而无愧,动惟利□而尽爱。
常自在,常自在,此外何求哉。
有时诗一篇,有时酒一杯。
庭花野草为宾友,清风明月相追陪。
陶吾真兮适吾性,常自在。
常自在,何处有愁来。
心常澄太虚,胸常涵沧海。
志常明秋霜,气常融春霭。
常自在,常自在,莫或欺心旋遮盖。
此心常与天地通,日月神明环内外。
万物森森在吾下,我自小之自伤害。
常自在,常自在,诗书乐处安精神。
道义合时行身世,贫何足嗟,贱何□嘅,富何足淫,贵何足泰。
静惟饬身而无愧,动惟利□而尽爱。
常自在,常自在,此外何求哉。
有时诗一篇,有时酒一杯。
庭花野草为宾友,清风明月相追陪。
陶吾真兮适吾性,常自在。
常自在,何处有愁来。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侨所作的《常自在歌》,以"常自在"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超脱世俗、心境自由的追求。诗中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澄明,倡导不随外物变迁,保持道义与诗书中的精神寄托,视万物皆小,不以贫贱富贵为念,而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静制动,充满爱心。诗人享受简朴生活,以庭花野草、清风明月为伴,追求内心的宁静和个性的舒展,达到"常自在"的人生境界。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理学崇尚自然、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