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国固多雨,暮春犹薄寒
出处:《春晚杂兴六首 其二》
宋 · 陆游
泽国固多雨,暮春犹薄寒。
儿童葺茶舍,妇女赛蚕官。
阅世年虽往,为农兴未阑。
穷途得一饱,亦足慰艰难。
儿童葺茶舍,妇女赛蚕官。
阅世年虽往,为农兴未阑。
穷途得一饱,亦足慰艰难。
注释
泽国:水乡。固:本来。
暮春:晚春。
犹:还。
薄寒:轻微的寒冷。
儿童:小孩子。
葺:修理。
茶舍:用来喝茶的小屋。
妇女:女性。
赛:举行比赛或仪式。
蚕官:蚕神。
阅世:经历世事。
年虽往:岁月虽已过去。
兴未阑:热情未减。
穷途:困苦的境地。
一饱:一顿饱餐。
慰:安慰。
艰难:困苦艰难。
翻译
水乡本来就多雨,暮春时节还带着微微的寒意。孩子们修理着茶舍,妇女们举行着祭祀蚕神的活动。
虽然经历世事多年,但务农的热情并未消减。
即使在困苦的道路上能有一顿饱餐,也足以安慰艰难的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水乡暮春时节的景象。"泽国固多雨",诗人以"泽国"形容江南地区雨水丰沛,暗示了湿润的气候特点。"暮春犹薄寒"则进一步点明虽已进入春天末尾,但仍有轻微的春寒。
接下来,诗人关注到当地人民的生活:儿童忙碌地修缮茶舍,准备迎接繁忙的采茶季节;妇女们举行祭祀蚕神的活动,祈求丰收。这些细节展现了农耕社会的民俗风情和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阅世年虽往,为农兴未阑",诗人感慨岁月流逝,但农民们对于农事的热情并未减退,体现出他们对土地的深厚感情和勤劳精神。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感受:"穷途得一饱,亦足慰艰难",即使在困苦的生活中,只要能吃饱饭,就足以安慰那些艰难的日子。这表达了诗人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理解和同情,以及对朴素生活的深深敬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乡村生活场景,展现了南宋时期江南农村的生活气息和人们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