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不辨名,溪草随意绿
出处:《小隐岩》
清 · 郑日奎
竟日穷搜讨,幽意犹未足。
更过小隐岩,随步姿清瞩。
两壁势相拒,一径往如复。
石跨涧为梁,僧缘崖作屋。
檐飞四时溜,窗倚千竿竹。
山花不辨名,溪草随意绿。
风尘接混茫,声光相为触。
主人意殊快,张宴岩之曲。
高歌翻宿鸟,清吹振林木。
促席尽绸缪,开襟谢拘束。
安知高峰外,夕阳下平陆。
更过小隐岩,随步姿清瞩。
两壁势相拒,一径往如复。
石跨涧为梁,僧缘崖作屋。
檐飞四时溜,窗倚千竿竹。
山花不辨名,溪草随意绿。
风尘接混茫,声光相为触。
主人意殊快,张宴岩之曲。
高歌翻宿鸟,清吹振林木。
促席尽绸缪,开襟谢拘束。
安知高峰外,夕阳下平陆。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郑日奎的《小隐岩》描绘了作者在山中的一天游历,对自然景色的深入探索和欣赏。他细致地描写了小隐岩的环境,两壁峭立,小径曲折,石梁跨涧,僧人建屋于崖边,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山花无名,溪草翠绿,自然之美让人心旷神怡。在这样的环境中,主人设宴于岩下,歌声高亢,笛声清越,打破了山间的静谧,又增添了生活的乐趣。宴席上宾主尽欢,忘却尘世烦恼。最后,诗人以想象收尾,暗示即使在高峰之外,也有可能是夕阳照耀下的平坦大地,寓意着生活的宽广与可能性。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