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耕稼总难为,思量到此喘嘘吸
出处:《七歌》
明 · 杨爵
有子有侄未成立,音书问我我恻戚。
跋涉往来六七年,千山万山日洒泣。
读书耕稼总难为,思量到此喘嘘吸。
呜呼六歌兮歌未阑,父死谁怜汝饥寒。
跋涉往来六七年,千山万山日洒泣。
读书耕稼总难为,思量到此喘嘘吸。
呜呼六歌兮歌未阑,父死谁怜汝饥寒。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爵所作的《七歌》中的第六首。诗中描绘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生活的关切与忧虑,以及对父亲去世后无人怜悯子女饥寒的感慨。
诗的开篇“有子有侄未成立”,点明了诗人关注的对象是未成年的子女。接着“音书问我我恻戚”一句,表达了诗人收到远方亲人询问时内心的悲痛与同情。随后,“跋涉往来六七年,千山万山日洒泣”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为了探望或帮助亲人而频繁奔波,穿越千山万水,一路上泪水不断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亲人的深情厚谊和不辞辛劳的精神。
“读书耕稼总难为,思量到此喘嘘吸”两句,进一步揭示了亲人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无论是读书还是务农,都充满了困难。诗人在这里不仅表达了对亲人生活的同情,也流露出对现实无奈的叹息。
最后,“呜呼六歌兮歌未阑,父死谁怜汝饥寒”两句,以强烈的感叹表达了对父亲去世后,无人能怜悯子女饥寒的深深忧虑。这两句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生活困境的关注和同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深厚感情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