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酣国艳非朱粉,风泛天香转蕙兰
出处:《宣和殿移植荔枝》
宋 · 赵佶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子丹。
山液乍凝仙掌露,绛苞初绽水精丸。
酒酣国艳非朱粉,风泛天香转蕙兰。
何必红尘飞无骑,芬芳数本座中看。
山液乍凝仙掌露,绛苞初绽水精丸。
酒酣国艳非朱粉,风泛天香转蕙兰。
何必红尘飞无骑,芬芳数本座中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朝皇帝赵佶在宣和殿移植荔枝的情景,充满了对荔枝的赞美与欣赏之情。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荔枝的生长环境、果实的色泽、形态以及品尝时的感受一一展现,营造出一种高雅而清新的氛围。
首先,“密移造化出闽山”,巧妙地运用了“密移”一词,形象地描述了荔枝从福建山区移植到皇宫的过程,仿佛是大自然的巧手将其秘密转移,赋予了荔枝特殊的灵性和生命力。“禁御新栽荔子丹”,进一步点明了荔枝被精心种植于皇宫内的场景,强调了其珍贵与独特性。
接着,“山液乍凝仙掌露,绛苞初绽水精丸”,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将荔枝比作凝结在仙人掌上的露珠,以及初绽的红色果实如同晶莹剔透的水精丸,生动地描绘了荔枝的美丽与诱人之处。这种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荔枝的外在美,也暗示了其内在的纯净与高贵。
“酒酣国艳非朱粉,风泛天香转蕙兰”,这两句进一步赞美了荔枝的香气与色泽。在酒醉的愉悦中,荔枝的国色天香超越了朱砂与粉黛,仿佛是天降的香气,流转于空气中,如同兰花般清新脱俗。这里不仅赞扬了荔枝的香气,也暗含了对荔枝品质的极高评价。
最后,“何必红尘飞无骑,芬芳数本座中看”,诗人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荔枝的喜爱之情。他指出,无需远行至红尘之中寻找珍稀之物,只需在宫殿中静赏几株荔枝,就能感受到其带来的芬芳与美好。这不仅是对荔枝的赞美,也是对宫廷生活的一种隐喻,强调了在繁华与宁静之间,自然之美与精神享受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荔枝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对宫廷生活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