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营一饱源头看,夜雨新肥拍岸痕
出处:《重修山河堰》
宋 · 王素
画隼精明破晓暾,恰逢寒食过江村。
轻烟飞絮汉中道,白苇黄茅渭上屯。
人力万工支水派,天心两邑溉川原。
柳营一饱源头看,夜雨新肥拍岸痕。
轻烟飞絮汉中道,白苇黄茅渭上屯。
人力万工支水派,天心两邑溉川原。
柳营一饱源头看,夜雨新肥拍岸痕。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画隼:古代一种善飞的猛禽,这里形容目光敏锐。寒食:中国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一天,禁烟火以纪念介子推。
汉中道:古代道路名,通往汉中地区。
渭上屯:渭河沿岸的驻扎地。
人力万工:形容众多的人力劳动。
天心:古人认为自然界的运行受天意主宰。
源头看:观察河流的源头。
拍岸痕:指河水拍打河岸留下的痕迹。
翻译
画隼的锐眼在黎明曙光中洞察一切,恰巧在寒食节这一天经过江边的村庄。轻烟和飞舞的柳絮飘荡在去往汉中的道路上,白苇和黄茅丛生在渭河两岸的驻地。
人们辛勤劳作,千万人力支撑着灌溉系统,天意使两地的水源滋润平原。
在柳营附近,我看到源头的清澈水流,夜晚的雨水让河岸更加肥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重修水利工程的壮观场景。开篇“画隼精明破晓暾,恰逢寒食过江村”两句,通过对早晨光线和寒食节气的细腻刻画,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寒意的氛围,并且透露出行者正在进行某种活动。
“轻烟飞絮汉中道,白苇黄茅渭上屯”这两句,则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将读者的视线引向汉江之滨的田野。这里的轻烟、飞絮、白苇黄茅等意象,不仅美化了自然环境,也暗示着季节变换和农业活动。
接下来的“人力万工支水派,天心两邑溉川原”则直接描写了水利工程的修建过程。这里的人力万工、支水派等字眼,展现出的是一种宏大的建设景象,同时也反映出统治者对于改善民生、防洪治水的重视。
最后,“柳营一饱源头看,夜雨新肥拍岸痕”两句,则是对工程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描绘。柳营一饱,说明了水利工程的成功使得周围环境变得更加宜人;源头看和夜雨新肥拍岸痕,更是从视觉和听觉上加深了这种美好景象的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文活动的交织描绘,展现了一种和谐共生的理念,同时也颂扬了宋代政府在水利工程方面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