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天池生,宏览周九舆
出处:《安履山房二章为醉梦生赋上言感下言适也》
明 · 王世贞
吾闻天池生,宏览周九舆。
踯躅公车门,生不与愿俱。
委骨傍要离,虽侠非所愉。
顾瞻长山址,可托千载躯。
玉树埋土中,谁能废欷歔。
有子不逮养,兹焉恒结庐。
喟此泉下悰,毕力共扫除。
慨彼尘中观,委怀在诗书。
悠哉复悠哉,成子山泽癯。
踯躅公车门,生不与愿俱。
委骨傍要离,虽侠非所愉。
顾瞻长山址,可托千载躯。
玉树埋土中,谁能废欷歔。
有子不逮养,兹焉恒结庐。
喟此泉下悰,毕力共扫除。
慨彼尘中观,委怀在诗书。
悠哉复悠哉,成子山泽癯。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的作品《安履山房二章为醉梦生赋上言感下言适也(其一)》中的第一节。诗中充满了对人生、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首句“吾闻天池生,宏览周九舆”,以“天池”象征广阔的天地,表达诗人对宇宙万物的宏观视野。接着,“踯躅公车门,生不与愿俱”描绘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未能实现理想抱负的感慨。随后,“委骨傍要离,虽侠非所愉”通过典故,表达了对侠义精神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诗人通过“顾瞻长山址,可托千载躯”表达了对历史的回顾与对未来的憧憬,希望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玉树埋土中,谁能废欷歔”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之情,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有子不逮养,兹焉恒结庐”反映了诗人对家庭责任的重视,以及对未能尽到养育之责的遗憾。“喟此泉下悰,毕力共扫除”表达了对已逝者的怀念与哀悼,以及决心努力清除心中的哀愁。“慨彼尘中观,委怀在诗书”则体现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反思,以及将情感寄托于书籍中的态度。“悠哉复悠哉,成子山泽癯”最后两句以悠然自得的态度,表达了对生活的淡泊与对自然的亲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历史、自然等多方面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