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颜托师承,排击称名通
出处:《斋中读书十二首 其一》
清末民国初 · 曹家达
六籍丧秦火,馀烬昔褒崇。
岂系今古文,区区争异同。
常怪经生家,淫词助之攻。
厚颜托师承,排击称名通。
岂系今古文,区区争异同。
常怪经生家,淫词助之攻。
厚颜托师承,排击称名通。
鉴赏
这首诗《斋中读书十二首(其一)》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的诗人曹家达所作。诗中探讨了书籍与知识传承的主题,尤其是对古代经典著作在历史变迁中的地位和价值的思考。
首句“六籍丧秦火,馀烬昔褒崇”描绘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历史事件,六籍(指儒家经典)遭受浩劫,但仍有幸存的珍本被后人推崇。这反映了古代经典在历经磨难后依然受到重视的情景。
接下来的“岂系今古文,区区争异同”则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些经典的文本是否仅仅因为时间的流逝而产生差异?还是说,人们在解读和传承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制造了不同版本之间的分歧?
“常怪经生家,淫词助之攻”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过度解读或恶意攻击经典文本的学者的批评。他认为,一些所谓的“经生”(研究儒家经典的学者)为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可能会滥用语言,甚至歪曲原意来攻击经典。
最后,“厚颜托师承,排击称名通”是对上述行为的进一步批判。诗人指出,这些学者不仅厚颜无耻地利用师承关系,还通过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这种做法是不道德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思了经典传承过程中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弱点,强调了正确理解和尊重传统知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