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外春来亦可怜,平明箫鼓浊河边
出处:《祭春偶作呈通判职方》
宋 · 宋庠
关外春来亦可怜,平明箫鼓浊河边。
殿门恩泽催幡胜,不预朝簪整八年。
殿门恩泽催幡胜,不预朝簪整八年。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关外:指长城以北的地区。可怜:值得同情或怜悯。
平明:黎明时分。
箫鼓:古代乐器,此处形容音乐声。
浊河边:形容河边水质浑浊。
殿门:皇宫的大门。
恩泽:帝王的恩惠。
幡胜:古代祭祀或庆典中使用的彩旗。
不预:没有参与。
朝簪:古代官员上朝时佩戴的饰品。
整八年:整整八年。
翻译
边关外春天的到来也令人怜惜,清晨的箫鼓声在浑浊的河边响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春日的萧瑟画面。"关外春来亦可怜"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地区春天来临时景象的感慨,春意浓郁而又带有一丝孤寂和凄凉。"平明箫鼓浊河边"则是对军营生活的一种描绘,箫声、鼓声在浊流的河边回荡,展现了军中春日的忙碌与嘈杂。
接着,"殿门恩泽催幡胜"表明了上层建筑物的尊贵与神圣,以及从那里传递下来的恩惠和功绩,而"不预朝簪整八年"则透露出诗人对时间流逝、个人命运乃至国家大事的一种无奈与感慨,似乎在表达一种长久的期待未能实现。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军营生活的描写,反映了边塞将士的艰辛生活以及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