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之荡兮水之洄兮,阒其同溟涬兮,何羭之来予攘兮
出处:《溟涬歌》
清 · 李锴
山之荡兮水之洄兮,阒其同溟涬兮,何羭之来予攘兮。
鉴赏
这首诗《溟涬歌》由清代诗人李锴所作,描绘了山与水的壮丽景象,以及一种超脱于尘世的宁静氛围。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
“山之荡兮水之洄兮”,开篇以“荡”和“洄”两个动词描绘山峦起伏、水流回旋的动态画面,赋予静态景物以生命力,展现出大自然的壮阔与活力。
“阒其同溟涬兮”,“阒”字描绘了环境的寂静,“同溟涬”则借用了“溟涬”一词,原指混沌未分的状态,这里用来形容广阔无垠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深邃而神秘的意境。
“何羭之来予攘兮”,“羭”在这里可能是指某种动物,但更深层的意义可能是象征着自然界的生灵或是某种隐喻。这一句通过询问“何羭之来予攘兮”,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生命存在的思考与敬畏,同时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溟涬歌》通过对山、水、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生命存在意义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宇宙奥秘的追寻,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关系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