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文物甚炳焕,至今高阁留峥嵘
一时文物甚炳焕,至今高阁留峥嵘。
道山不为人间设,千秋长镇白玉京。
蓬莱诸仙当閒暇,相邀初作升天行。
宫殿相望金碧动,觚棱半引霄汉明。
锵金宝钥端门辟,四坐光芒炫奎壁。
换鹅何处得遗踪,临水当年应尽墨。
波澜入唐仍浩瀚,追蹑馀尘犹十百。
味入啖蔗真渐佳,力未半途多自画。
万物莫如观所聚,我生强半初相识。
相期更乘飞云来,琪花为盘霞为杯,咽味沆瀣临丹台。
兴尽翩然欲归去,从此心骨无尘埃。
注释
雍熙真人:道教中的仙人。金丹:道教修炼的丹药。
太清:道教指天界。
文物:人才和文化。
峥嵘:形容事物高峻、显赫。
道山:道教修行之地。
白玉京:道教中的仙境。
蓬莱:神话中的仙岛。
换鹅:典故,比喻高雅的艺术。
墨:此处指书法艺术。
浩瀚:广大无边。
咽味:品尝。
丹台:道教修炼的场所。
翩然:轻盈的样子。
尘埃:世俗的尘土,象征烦恼。
翻译
雍熙真人的金丹终于炼成,他骑着龙在太清之上自由自在。那个时代的人才和文化非常辉煌,直到现在,高阁依然保留着那份雄伟。
道山并非为凡人设立,千年长存的白玉京永镇其中。
蓬莱的众仙在闲暇时,邀请他开始这次升天的旅程。
宫殿相互辉映,金色与碧绿闪烁,仿佛直达霄汉。
金钥匙打开端门,四周光芒耀眼,如同奎壁熠熠生辉。
何处能得到换鹅的传说痕迹?当年临水之处,墨迹已尽。
历史的波澜进入唐朝依旧浩渺,追寻前人的足迹无数。
品味越来越美妙,但力量尚未耗尽,中途却多有自我描绘。
世间万物,皆不如所见之丰富,人生中大部分都是初次相遇。
期待再次乘云而来,以琪花为盘,以霞光为酒,品尝仙露在丹台上。
兴致尽后,他轻盈离去,从此心中无尘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孔武仲的作品,名为《秘阁观唐法帖呈同舍诸公》。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描写书法鉴赏和修仙之境的诗歌。
"雍熙真人金丹成,骑龙逍遥上太清。"
这两句开篇即描绘了一位修炼成就、羽化登仙的道人的形象,雍熙真人可能是指一位已经达到高深境界的修行者,而“金丹成”则寓意其内丹(心灵与身体的精华)已经煅练成功。骑龙上升则是一种传统的仙境描绘,表明这位真人已经达到了极高的精神层次。
"一时文物甚炳焕,至今高阁留峥嵘。"
这里指的是书法作品的保存与流传,文物炳焕意味着这些作品光彩夺目,而“至今”则表明这些艺术珍品被妥善保管,留存至今。
"道山不为人间设,千秋长镇白玉京。"
这两句强调了道教修行之地与世俗世界的隔绝,以及这种地方的永恒性和纯洁性。
接下来的几句“蓬莱诸仙当閒暇,相邀初作升天行。宫殿相望金碧动,觚棱半引霄汉明。”则是对仙境生活的一种美好描绘,其中包含了仙人间的交往、宫殿建筑以及神秘自然景观。
"锵金宝钥端门辟,四坐光芒炫奎壁。换鹅何处得遗踪,临水当年应尽墨。"
这里继续描绘仙境中的美妙场景,同时也提到了诗人对古代书法家的追忆与崇拜。
"波澜入唐仍浩瀚,追蹑馀尘犹十百。味入啖蔗真渐佳,力未半途多自画。"
这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长河中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个人修为之路上的体悟。
"万物莫如观所聚,我生强半初相识。相期更乘飞云来,琪花为盘霞为杯,咽味沆瀣临丹台。"
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于与同道之士共度时光的美好愿望。
"兴尽翩然欲归去,从此心骨无尘埃。"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修行生活的一种超脱和自我净化的表达,预示着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纯净。
这首诗通过对书法鉴赏与道教仙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艺术与生命意义的深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