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俞生富天趣,笔法传得高房山
出处:《题范启东所藏俞汉远云山图》
明 · 杨士奇
会稽俞生富天趣,笔法传得高房山。
白云滉瀁生空谷,危峰飞出青冥间。
灌木青葱俯溪曲,溪面沉沉湛寒玉。
超然肥遁者谁子,深结茅斋擅幽独。
人间嘉景何处无,何必远求衡与庐。
白头尘累苦羁绊,我念林栖增郁纡。
吁嗟俞生此遗迹,俞范昔年交莫逆。
知是看图重故人,不但溪光与山色。
白云滉瀁生空谷,危峰飞出青冥间。
灌木青葱俯溪曲,溪面沉沉湛寒玉。
超然肥遁者谁子,深结茅斋擅幽独。
人间嘉景何处无,何必远求衡与庐。
白头尘累苦羁绊,我念林栖增郁纡。
吁嗟俞生此遗迹,俞范昔年交莫逆。
知是看图重故人,不但溪光与山色。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名为《题范启东所藏俞汉远云山图》。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俞汉远(俞生)的绘画技巧,以及画中所蕴含的自然之美。
首句“会稽俞生富天趣,笔法传得高房山”开篇点明了画家俞生的天赋和技艺,将他与高房山相提并论,暗示其艺术造诣之高。接下来,“白云滉瀁生空谷,危峰飞出青冥间”两句,以动态的白云和高耸入云的山峰,营造出一种空灵壮丽的自然景象,展现了画作中的空间感和层次感。
“灌木青葱俯溪曲,溪面沉沉湛寒玉”则进一步描绘了画面中的细节,绿树环绕溪流,溪水清澈如玉,静谧而富有生机。这种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体现了画家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表现力。
“超然肥遁者谁子,深结茅斋擅幽独”两句,通过描述隐居者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宁静的追求。这不仅是对画中人物的想象,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
“人间嘉景何处无,何必远求衡与庐”则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普遍认同,认为美好的景色并不局限于特定的地方,强调了自然之美的普适性和广泛性。
最后,“白头尘累苦羁绊,我念林栖增郁纡”抒发了诗人对现实束缚的感慨,以及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生活的渴望。“吁嗟俞生此遗迹,俞范昔年交莫逆”表达了对俞生及其作品的赞赏,并提及了俞生与范启东之间的深厚友谊,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幅云山图的描绘,不仅赞美了俞汉远的绘画技艺,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明代文人雅士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