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疏径微通,天远荒自辟
出处:《登怡亭故址》
宋 · 薛季宣
江滨篆贞石,浑谓有神画。
閒作故亭游,心知古人迹。
竹疏径微通,天远荒自辟。
长江浩无涯,沧溟赢咫尺。
閒作故亭游,心知古人迹。
竹疏径微通,天远荒自辟。
长江浩无涯,沧溟赢咫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薛季宣在宋代的一次登高游览经历,通过对怡亭故址周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历史遗迹的追思。
首句“江滨篆贞石,浑谓有神画”,以江边的石碑为起点,仿佛它们本身就蕴含着某种超凡脱俗的神韵与艺术之美,引人遐想。接着,“閒作故亭游,心知古人迹”则点明了诗人的行踪,他悠闲地漫步于古亭遗址之间,心中回荡着对过往岁月的感慨。
“竹疏径微通,天远荒自辟”两句,通过竹林的稀疏与小径的蜿蜒曲折,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深远的意境,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广阔。最后,“长江浩无涯,沧溟赢咫尺”将视角拉至更广阔的天地,长江的壮阔与大海的深邃,对比之下,诗人所处之地虽小,却仿佛与宇宙相连,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无限宽广的敬畏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文遗迹的和谐共存,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流露出对历史文化的深深敬仰,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