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招隐小山东,岂为淮南桂树丛
出处:《和郑观察士元闻报述怀》
明 · 佘翔
谁家招隐小山东,岂为淮南桂树丛。
合浦珠还偏按剑,苍梧鸟尽却藏弓。
高阳官罢名逾起,哀郢歌残思不穷。
藻鉴纵教遗五咏,七贤早已重山公。
合浦珠还偏按剑,苍梧鸟尽却藏弓。
高阳官罢名逾起,哀郢歌残思不穷。
藻鉴纵教遗五咏,七贤早已重山公。
鉴赏
这首明代佘翔的《和郑观察士元闻报述怀(其二)》以“招隐”起笔,描绘了一幅隐士归隐山林的画面,暗示了主人公对世事的淡泊态度。"谁家招隐小山东",以设问形式引出,让人想象那隐藏在山间的隐居之所。
接着,诗人通过"岂为淮南桂树丛",表达了对繁华世俗的不屑,暗示了主人公志不在此,更向往清高之地。"合浦珠还偏按剑",运用典故,暗指主人公虽有才华,但仍保持警惕,不愿轻易展露;"苍梧鸟尽却藏弓"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隐逸之心。
"高阳官罢名逾起",借古人高阳酒徒之典,表明即使退隐后,名声反而更加显著;"哀郢歌残思不穷",则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和深沉的忧国之情。最后两句"藻鉴纵教遗五咏,七贤早已重山公",以五言诗的失传和古代贤人隐居山林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追求,以及对传统隐逸文化的敬仰。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佘翔作为明朝文人的独特视角和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