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苟伸刀割用,于世已为贤全文

苟伸刀割用,于世已为贤

出处:《讽仕 其二
宋 · 沈辽
圣人不出世,斯民忧倒县。
仁心欲援手,宁以身为先。
仲尼贵用我,孟子推诸天。
二圣有特立,何尝持后前。
后来乃昧已,惘惘为利牵。
纷挐窃古语,不顾内所愆。
信如一丘貉,孰有然不然。
苟伸刀割用,于世已为贤
鼎鼐杂锜釜,谁知重烹煎。
然提地史录,不如观长川。

鉴赏

此诗《讽仕(其二)》由宋代诗人沈辽所作,通过对比圣人与后世之人的行为,表达了对道德与责任的深刻思考。

首句“圣人不出世,斯民忧倒县”描绘了圣人不在世时,百姓忧虑重重的社会景象。接着,“仁心欲援手,宁以身为先”赞颂了圣人以仁爱之心,不惜牺牲自我去救助他人的高尚品质。然后,诗人引用孔子和孟子的观点,强调圣人行事特立独行,不拘泥于前后之序,展现出他们的超凡脱俗。

然而,后世之人却“昧已”,被利益所牵引,盲目地效仿古人的话语,却不顾自身的行为是否正确。诗人指出,人们往往像丘貉一样,难以分辨是非善恶,即使在使用权力时有所作为,也只是为了个人利益,而非真正为社会谋福利。进一步地,诗人批评了那些混淆权责,不分轻重缓急的人,比喻他们如同鼎鼐与锜釜混杂,不知如何恰当地处理事务。

最后,“然提地史录,不如观长川”意味着,与其记录历史上的琐事,不如观察时间的长河,理解事物的本质与变化。这不仅是对前文论述的总结,也暗示了诗人对于道德与责任的深刻见解:真正的智慧在于理解时间的流逝与事物的演变,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

整首诗通过对圣人与后世之人的对比,以及对道德与责任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入思考。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