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生处殊闽浙,把臂相邀共入林
出处:《总戎徐侯伯东远访田舍赠诗二首次韵 其二》
宋 · 刘克庄
博览彊通千载事,冥搜谬用一生心。
乾坤劫数有成毁,风月性情无古今。
君似得吾之骨髓,俗方求我以声音。
若非生处殊闽浙,把臂相邀共入林。
乾坤劫数有成毁,风月性情无古今。
君似得吾之骨髓,俗方求我以声音。
若非生处殊闽浙,把臂相邀共入林。
注释
彊通:广泛通晓。冥搜:深入探索。
劫数:命运的起伏。
风月性情:风花雪月的情感。
骨髓:事物的核心或精髓。
俗方:世人。
闽浙:福建和浙江地区。
翻译
广泛阅读和深入理解千年历史,穷尽一生精力在探索中寻找真理。世间万物的命运有兴衰,但风花雪月的情感超越了时代的变迁。
你仿佛领悟了我的精髓,世人却只寻求我的表面名声。
如果不是出生地在福建浙江这样特殊的地方,我们或许会携手隐居山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所作,名为《总戎徐侯伯东远访田舍赠诗二首次韵(其二)》。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深厚友情和共同理想的诗篇。
"博览彊通千载事,冥搜谬用一生心。" 这两句表明诗人对于历史事件有着广泛而深入的了解和思考,将个人的生命价值寄托于对历史错误的探索与批判之中。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学识,更体现了他对社会真理的追求。
"乾坤劫数有成毁,风月性情无古今。" 这两句则是从哲学和宇宙观的角度出发,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洞察先机的智慧。这里的“乾坤”指的是天地,意指自然法则;“劫数”则是历史更迭的必然规律。而“风月性情无古今”则是在强调人性的真挚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是超越时间限制的。
"君似得吾之骨髓,俗方求我以声音。"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刻理解和赞赏,如同找到了知音。而“俗方求我以声音”则是指世人通过诗人的声音(即他的诗歌)来寻求精神上的共鸣。
"若非生处殊闽浙, 把臂相邀共入林。"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友同行的意境。“闽浙”通常指的是山水之地,这里诗人表达了如果不是因为共同生活在这风景如画的地方, 就不会有机会和朋友携手共入自然之林。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深邃的历史感、哲学思考、高尚的情操以及对自然美的赞颂,展现了一位宋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