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树蝉声尽日长,流涎衲子香炉冷
入树蝉声尽日长,流涎衲子香炉冷。
幰盖华轩藻寺门,鸟窠倒履迎旟隼。
白傅裴休俊玉容,烟霞洒落生心腔。
青云自合腾圭璧,禅机旋转光玲珑。
柱杖芭蕉非我与,金山玉带解诸公。
琢成楮叶杂春芽,绝肖何必青莲花。
老僧瞺瞪不得语,自然白石成丹砂。
五马催呼归兴失,三门移睇浮云黑。
零陵山石自纷飞,金波昨夜先离毕。
咫尺烟涛上下翻,鼋鼍吐电蛟龙泣。
憍尸迦主献瞿昙,阿修罗殿满剑戟。
隐几更坐成欢笑,本来面目一时得。
血红鲤眼寒光闪,海飙几阵连天捲。
不劳石汁铸琉璃,平地贝阙生光辉。
缩脚抠衣不及语,双门乍启真珠飞。
秉烛高谈幽思动,含毫扫纸抒冰姿。
冰姿自带漭泱色,万顷沧溟归一滴。
芥子空穴驻须弥,笔端三昧通禅力。
痴憨犹不许旁观,木枕才醒东既白。
津吏频呼渡头船,芳尘杂沓凌朝烟。
心赏窈蔼不可期,廊庙山林齐置之。
分襟熊轼拥前驱,始知贵贱忘多时。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丘太史访友于海幢寺的情景,以及随后的风雨留宿,与友人深夜交谈的场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友情的深切感悟。
首句“峣嶷岗埠精庐隐”,描绘了海幢寺所在之地的险峻与隐蔽,暗示了其环境的清幽与脱俗。接着“百雉斜临高幡引”一句,通过“百雉”(古代城墙的一种单位)和“高幡”(高高的旗帜),形象地展示了寺庙的雄伟与庄严。
“入树蝉声尽日长,流涎衲子香炉冷。”这两句以蝉鸣和香炉的冷寂,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孤寂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禅宗生活的深刻体验。
“幰盖华轩藻寺门,鸟窠倒履迎旟隼。”这里通过“幰盖华轩”(华丽的车辆)和“鸟窠倒履”(鸟巢中的倒置鞋子),巧妙地将世俗与禅宗生活进行了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两者之间微妙关系的理解。
“白傅裴休俊玉容,烟霞洒落生心腔。”诗人以“白傅裴休”(白居易、裴休两位唐代著名诗人)的俊美面容为喻,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内心的宁静。
“青云自合腾圭璧,禅机旋转光玲珑。”这两句以青云和圭璧(古代礼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禅宗智慧的追求和内心世界的纯净。
“柱杖芭蕉非我与,金山玉带解诸公。”通过“柱杖芭蕉”的形象,诗人表达了自己与世俗的疏离,以及对禅宗生活的认同。
“琢成楮叶杂春芽,绝肖何必青莲花。”诗人以“楮叶春芽”与“青莲花”进行对比,强调了禅宗生活中的自然与真实,而非外在形式的完美。
“老僧瞺瞪不得语,自然白石成丹砂。”这一句通过老僧的眼神和自然界的景象,表达了禅宗修行中内在精神的升华。
“五马催呼归兴失,三门移睇浮云黑。”诗人通过“五马”(古代官职的象征)和“三门”(佛教中的三解脱门),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暂时遗忘和对禅宗境界的向往。
“零陵山石自纷飞,金波昨夜先离毕。”这两句描绘了自然界的动态与变化,暗示了诗人内心情感的波动。
“咫尺烟涛上下翻,鼋鼍吐电蛟龙泣。”通过“烟涛”、“鼋鼍”和“蛟龙”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力量的敬畏和对生命现象的深刻思考。
“憍尸迦主献瞿昙,阿修罗殿满剑戟。”这一句以佛教故事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崇敬和对世间纷争的反思。
“隐几更坐成欢笑,本来面目一时得。”诗人通过与友人的深夜交谈,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自我认知。
“血红鲤眼寒光闪,海飙几阵连天捲。”这两句以“血红鲤眼”和“海飙”为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内心情感的激烈波动。
“不劳石汁铸琉璃,平地贝阙生光辉。”诗人以“石汁琉璃”和“贝阙”(贝壳砌成的宫殿)的比喻,表达了对自然与艺术的赞美。
“缩脚抠衣不及语,双门乍启真珠飞。”这一句通过“缩脚抠衣”和“双门乍启”的形象,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亲密交流和情感的释放。
“秉烛高谈幽思动,含毫扫纸抒冰姿。”诗人通过“秉烛高谈”和“含毫扫纸”的行为,表达了对知识与艺术的追求和内心的自由。
“冰姿自带漭泱色,万顷沧溟归一滴。”这一句以“冰姿”和“沧溟”(大海)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与个体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芥子空穴驻须弥,笔端三昧通禅力。”诗人以“芥子空穴”和“须弥”(佛教中的山名)的对比,表达了对禅宗智慧的追求和内心世界的广阔。
“痴憨犹不许旁观,木枕才醒东既白。”诗人通过“痴憨”和“木枕”的形象,表达了对禅宗生活的真实体验和对世俗世界的疏离。
“津吏频呼渡头船,芳尘杂沓凌朝烟。”这一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心赏窈蔼不可期,廊庙山林齐置之。”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文世界的欣赏,以及对两者之间平衡的追求。
“分襟熊轼拥前驱,始知贵贱忘多时。”最后两句通过“分襟”(分别)和“熊轼”(古代贵族乘坐的车驾)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重新认识和对物质与精神追求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