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侯卷舌卧闾里,意向是中留不朽
出处:《李成季得阎子常古琴作》
宋 · 晁补之
昔人流水高山手,此意宁从弦上有。
阎侯卷舌卧闾里,意向是中留不朽。
似闻绿绮置床头,暑雨东城无麦秋。
赵传和氏斋五日,吴得湛卢当两州。
李侯得意誇题柱,成诗欲使邀诸路。
自有桓山石室弹,深屋时闻茧抽绪。
无琴尚可何独弦,要识精微非度数。
人生有累无非失,我欲心灰木为质。
懒从徽的自凝尘,老向诗书逾爱日。
自言结习久难除,犹理断编寻止息。
焦城卜筑近连轸,归约阎侯亦萧瑟。
旧闻君祖课木奴,试买瑕丘百株栗。
阎侯卷舌卧闾里,意向是中留不朽。
似闻绿绮置床头,暑雨东城无麦秋。
赵传和氏斋五日,吴得湛卢当两州。
李侯得意誇题柱,成诗欲使邀诸路。
自有桓山石室弹,深屋时闻茧抽绪。
无琴尚可何独弦,要识精微非度数。
人生有累无非失,我欲心灰木为质。
懒从徽的自凝尘,老向诗书逾爱日。
自言结习久难除,犹理断编寻止息。
焦城卜筑近连轸,归约阎侯亦萧瑟。
旧闻君祖课木奴,试买瑕丘百株栗。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昔人:古人。流水高山:比喻高尚情操。
宁:岂,难道。
弦:琴弦。
阎侯:指某人。
意向:志向。
留不朽:永存。
似闻:仿佛听见。
绿绮:古代名琴。
暑雨:夏日雨水。
麦秋:秋季收获麦子的时候。
赵传:虚构人物。
和氏斋:刻苦修炼。
湛卢:宝剑名。
李侯:另一人。
题柱:题写诗文。
邀诸路:邀请众人。
桓山石室:隐居之地。
茧抽绪:蚕丝抽出的声音。
无琴尚可:即使无琴。
精微:细微之处。
累:烦恼。
失:失去。
木为质:木头般的质朴。
徽的:徽章。
凝尘:积聚尘埃。
老向:随着年老。
逾爱日:更加珍爱时光。
结习:积习。
断编:残破的书籍。
止息:安宁。
焦城:地名。
卜筑:建造房屋。
连轸:相连。
阎侯亦萧瑟:阎侯的生活也显得冷清。
祖课木奴:祖先教诲农事。
瑕丘:地名。
栗:栗树。
翻译
古人以流水比喻高洁,心意寄托于琴弦之上。阎侯沉默如哑巴,居住在市井间,他的志向却永存不朽。
仿佛听见绿绮琴放在床头,夏日京城无收成的麦秋。
赵传苦练五日,吴地得到湛卢宝剑,如同获得两个州的权力。
李侯志得意满,夸耀自己的诗作,想邀请四方宾客。
桓山石室中传来古琴声,深宅内偶尔听到蚕丝抽出的声音。
没有琴音尚可,为何独独在意琴弦?理解细微之处不在数量。
人生烦恼皆源于失去,我愿心境如木,质朴无华。
懒得清理徽章上的尘埃,年老更珍视读书的日子。
自言积习已久难以去除,仍在研读残编寻求宁静。
焦城附近建屋,与阎侯约定,生活显得寂寥。
听说你的祖先曾教导农事,试着买下瑕丘百株栗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名为《李成季得阎子常古琴作》。诗中,诗人以琴为引,赞美了阎子常的高超技艺和古琴的魅力。他将琴声比作昔人的高山流水,表达了琴音中的意境深远,仿佛能超越琴弦,流传不朽。诗人提到阎侯(阎子常)的低调与才华,以及琴的珍贵,如绿绮、湛卢等名琴,暗示了琴的非凡来历。
接着,诗人描述了李侯对琴的热爱,他的得意之作甚至希望能邀请众人共享。诗人又借桓山石室的典故,强调了琴音的深沉与内涵,即使没有琴,也能通过心灵感受其精微之处,而非单纯依赖琴弦的振动。诗人感慨人生难免有失,但对琴书的热爱却日益增长,视其为精神寄托。
最后,诗人提及自己与朋友阎侯的友情,以及他们共同的兴趣——研读诗书,期待在焦城安居,继续他们的学术生活。诗中还提及了李家祖先的木奴故事,暗指购买栗树,寓意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赞美了古琴艺术,也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文化交流和共同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