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末登王子洛宾岁,已读黄香东观书全文

末登王子洛宾岁,已读黄香东观书

出处:《邵奉礼归乡
宋 · 杨亿
应制曾亲白玉除,桐君溪畔是幽居。
末登王子洛宾岁,已读黄香东观书
万里归宁承汉诏,三牲供膳奉潘舆。
水衡得俸诚堪喜,莫便挥金学二疏。

拼音版原文

yìngzhìcéngqīnbáichútóngjūnpànshìyōu

wèidēngwángluòbīnsuìhuángxiāngdōngguānshū

wànguīníngchénghànzhàosānshēnggòngshànfèngpān

shuǐhéngfèngchéngkān便biànhuījīnxuéèrshū

注释

曾亲:亲身经历,亲自处理。
白玉除:指代朝廷的高官位置。
王子洛宾岁:古代学子赴洛阳参加科举的时期。
黄香东观书:黄香刻苦读书,此处比喻自学成才。
归宁:女子出嫁后回娘家省亲。
汉诏:汉朝皇帝的命令。
潘舆:古代贵族出行乘坐的车子。
水衡:古代官职,掌管皇家苑囿和财物。
二疏:指西汉疏广、疏受叔侄二人,以清廉闻名,但晚年挥霍无度。

翻译

他曾亲自在白玉台阶上处理政务,居住在桐君溪边的静谧处所。
年轻时未能如王子般赴洛阳参加科举,却已在家自修黄香的学问。
万里迢迢归来接受朝廷的恩命,准备以三牲之礼侍奉父母。
得到水衡官的俸禄确实值得欣喜,但切勿学那挥霍无度的二疏之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亿的《邵奉礼归乡》。诗中描绘了作者朋友邵奉礼归乡的情景,语言优美,意境淡远。

“应制曾亲白玉除”一句通过对白玉除的提及,展现出主人公作为朝廷命官之尊贵身份,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清高雅致。接下来的“桐君溪畔是幽居”,则描绘了一种隐逸于自然山水之间的生活状态,“桐君”可能指的是特定的地名,而非普通的树木,这里通过“幽居”的字眼,传达出一种偏安于世俗之外的宁静与孤独。

“末登王子洛宾岁”一句中,“末”字用得甚妙,表明时序之末,是对时间流转的一种感慨,而“王子洛宾”则可能指的是某位尊贵之人或是特定地点的称呼。紧接着的“已读黄香东观书”,通过阅读书籍来传递出一种向往知识与文化的渴望,展现了主人公对学问的追求。

诗歌中间部分,“万里归宁承汉诏”表达了遵循朝命返乡之意,显示出一种忠诚于国家、顺应天命的情怀。而“三牲供膳奉潘舆”,则是对家人生活的关心和照料,这里的“三牲”指的是古代祭祀时所用的牛、羊、豕等牲畜,通过这些细节,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孝顺之情。

最后,“水衡得俸诚堪喜”中,“水衡”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理位置或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而“得俸诚堪喜”,则表达了一种满足与愉悦的心境。接下来的“莫便挥金学二疏”,则是在提醒不要轻易挥霍财物,要勤于学习,追求知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归乡、家庭、学问以及忠诚等主题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