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舟人苦无夜,未晓起炊烟全文

舟人苦无夜,未晓起炊烟

出处:《夜乘航
宋 · 吴仙湖
渔火穿蓬罅,僧钟到梦边。
水乡多得月,野境远连天。
败苇流萤集,荒林宿鸟喧。
舟人苦无夜,未晓起炊烟

拼音版原文

huǒ穿chuānpéngxiàsēngzhōngdàomèngbiān

shuǐxiāngduōyuèjìngyuǎnliántiān

bàiwěiliúyínghuānglín宿niǎoxuān

zhōurénwèixiǎochuīyān

注释

渔火:夜晚捕鱼时的灯火。
蓬罅:芦苇间的缝隙。
僧钟:寺庙里的钟声。
梦边:梦境之中。
水乡:河流湖泊众多的地方。
月:月亮。
野境:野外、郊外。
连天:延伸到天边。
败苇:枯萎的芦苇。
流萤:飞舞的萤火虫。
集:聚集。
荒林:荒芜的树林。
宿鸟:过夜栖息的鸟儿。
喧:嘈杂。
舟人:船夫。
苦无夜:辛苦没有夜晚休息时间。
未晓:天还没亮。
起炊烟:升起炊烟做饭。

翻译

渔火穿透芦苇缝隙,僧人的钟声飘入梦境。
水乡夜晚常见月色,野外的边界与天际相连。
残败的芦苇丛中萤火虫聚集,荒芜的树林里栖息的鸟儿嘈杂喧闹。
船夫们辛苦无夜,天未亮就升起炊烟准备早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景图。开篇“渔火穿蓬罅,僧钟到梦边”两句,通过渔人的火光和寺庙的钟声,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水乡多得月,野境远连天”接着描写了水乡月色迷人,野外景致辽阔,与天相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在“败苇流萤集,荒林宿鸟喧”两句中,诗人通过败落的芦苇上飘浮着萤火虫,以及荒凉的林间传来的鸟鸣声,再次塑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有些许萧瑟的夜晚情景。

最后,“舟人苦无夜,未晓起炊烟”两句,则从人的生活状态切入,表现了舟上行者因天色未亮而无法安歇,以及清晨尚未到来前的那份等待和寂寞。整首诗通过对夜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