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日长东山涩,早晚柴车命仆夫
出处:《次韵阎仲甫郎中病起二首 其二》
宋 · 晁补之
脱略轩裳陶隐居,肘书百卷事宁躯。
茯苓日长东山涩,早晚柴车命仆夫。
茯苓日长东山涩,早晚柴车命仆夫。
注释
脱略:不拘小节。轩裳:华丽的衣裳,这里指世俗生活。
陶隐居:陶渊明,古代隐士。
肘书:袖珍书籍,藏在肘后以随时阅读。
事宁躯:保身安宁。
茯苓:一种药材,也象征隐居生活。
日长:时间慢慢过去。
东山涩:暗指隐居生活的清苦或对官场的厌倦。
早晚:早晚有一天。
柴车:简陋的木制车。
命仆夫:命令仆人驾车,意欲离开。
翻译
陶渊明不拘小节,过着隐居生活,满腹经纶只为保身安宁。每天研读茯苓书籍,期待时日渐长能摆脱俗世纷扰,早晚希望能乘着柴车,让仆人驾车离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次韵阎仲甫郎中病起二首(其二)》中的第二首。诗人以陶渊明为榜样,描绘了一位超脱世俗、专注于读书修身的人物形象。"脱略轩裳"表达了主人公不拘小节,抛弃官场俗务的态度,如同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肘书百卷事宁躯"则强调了他通过阅读大量书籍来充实自我,视学问为生活的重心,而非追求物质享受。
"茯苓日长东山涩"运用了象征手法,可能暗示着主人公的生活日渐平淡,但内心世界却在不断丰富和深化。"早晚柴车命仆夫"则预示着主人公可能会选择回归自然,乘坐简陋的柴车,让仆人驾车,过上更加简朴的生活,这与陶渊明的田园理想相契合。
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知识追求的执着,同时也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淡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