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既死于寒,客亦易此龆
出处:《刘丑厮诗》
宋 · 苏轼
刘生望都民,病羸寄空窑。
有子曰丑厮,十二行操瓢。
墦间得馀粒,雪中拾堕樵。
饥饱共生死,水火同焚漂。
病翁恃一褐,度此积雪宵。
哀哉二暴客,掣去如饥鸮。
翁既死于寒,客亦易此龆。
崎岖走亭长,不惮雪径遥。
我仇祝与苑,物色同遮邀。
行路为出涕,二客竟就枭。
譊譊诉我庭,慷慨惊吾僚。
曰:此可名寄,追配郴之荛。
恨我非柳子,击节为尔谣。
官赐二万钱,无家可归娇。
为媾他日妇,婉然初垂髫。
洗沐作小吏,裹头束其腰。
笔砚耕学苑,弓矛战天骄。
壮大随尔好,忠孝福可徼。
相国有折胁,封侯或吹箫。
人事岂易料,勿轻此僬侥。
有子曰丑厮,十二行操瓢。
墦间得馀粒,雪中拾堕樵。
饥饱共生死,水火同焚漂。
病翁恃一褐,度此积雪宵。
哀哉二暴客,掣去如饥鸮。
翁既死于寒,客亦易此龆。
崎岖走亭长,不惮雪径遥。
我仇祝与苑,物色同遮邀。
行路为出涕,二客竟就枭。
譊譊诉我庭,慷慨惊吾僚。
曰:此可名寄,追配郴之荛。
恨我非柳子,击节为尔谣。
官赐二万钱,无家可归娇。
为媾他日妇,婉然初垂髫。
洗沐作小吏,裹头束其腰。
笔砚耕学苑,弓矛战天骄。
壮大随尔好,忠孝福可徼。
相国有折胁,封侯或吹箫。
人事岂易料,勿轻此僬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病羸:病弱、衰弱。空窑:空旷的窑洞。
丑厮:名字。
操瓢:拿着瓢乞讨。
墦间:坟场边。
龆:小孩。
亭长:古代地方官员。
遮邀:设伏拦截。
枭:枭首,处决。
僬侥:形容生活困苦的人。
翻译
刘生望着都城的贫民,身体衰弱寄居在空窑。有个儿子叫丑厮,十二岁拿着瓢讨饭。
他在坟场边捡剩饭,在雪地里拾柴薪。
他们同甘共苦,如同水火,漂泊不定。
病弱的老翁仅有一件粗布衣,度过这漫漫长夜的积雪。
可悲的是两个强盗,像饥饿的猫头鹰般夺走了他的衣物。
老翁冻死在寒冷中,强盗也丢弃了他的幼子。
他艰难地去找亭长求助,不怕路途遥远、雪深。
我的仇敌祝与苑,一同设下陷阱等待他。
路人见到这情景,忍不住流泪,那两个强盗最终被处决。
喧闹声传入我家,令我同僚震惊。
他们说:这孩子可以命名‘寄’,如同郴地砍柴的人。
可惜我不是柳宗元,只能以诗歌表达哀悼。
官府赏赐他两万钱,但他无家可归的孤儿无人照顾。
为了将来的生活,他将娶妻,还是个梳着发髻的小女孩。
他洗净身手,成为小吏,包头束腰,勤奋学习。
用笔墨耕读,拿起弓箭对抗外敌。
随着你的喜好成长,忠孝双全,希望带来福气。
或许有一天他会成为相国,甚至封侯,享受荣耀。
世事难料,切勿轻视这些困苦之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贫穷的老人在严寒中挣扎求生的悲惨情景,通过对比和反衬,表现了生活的艰辛与社会的不公。诗中的意象丰富,如“病羸寄空窑”、“雪中拾堕樵”等,生动地描绘出老人在极端困境下的挣扎。
诗人通过对话和叙述的手法,将老人的遭遇与自己作为士大夫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下层民众命运的同情。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种无奈和悲哀的情绪,如“官赐二万钱,无家可归娇”、“为媾他日妇,婉然初垂髫”,反映出当时社会问题的严重性。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满了对生活苦难的深刻体察和强烈的情感表达。通过老人的遭遇,诗人传达了一种对于生命尊严的关怀,以及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