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制白雪辞,入我绿绮琴
出处:《十一月忽见雪片居此七年未尝见也》
宋 · 张九成
寒色遽如许,神清瘦不禁。
瓦沟声磔索,珠琲乱衣襟。
斯须忽复变,玉片堕前林。
风劲势回旋,飘零蔽遥岑。
落此炎瘴地,七年到于今。
不见六花飞,况闻寒玉音。
今年盈尺瑞,天以慰吾心。
呼儿具杯盘,开樽须满斟。
更制白雪辞,入我绿绮琴。
瓦沟声磔索,珠琲乱衣襟。
斯须忽复变,玉片堕前林。
风劲势回旋,飘零蔽遥岑。
落此炎瘴地,七年到于今。
不见六花飞,况闻寒玉音。
今年盈尺瑞,天以慰吾心。
呼儿具杯盘,开樽须满斟。
更制白雪辞,入我绿绮琴。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寒色:寒冷的颜色。遽:突然。
神清:神志清明。
瓦沟:屋檐的水沟。
磔索:清脆的声音。
珠琲:比喻滴水。
斯须:片刻。
玉片:比喻雪花。
堕:落下。
风劲:强劲的风。
遥岑:远方的山岭。
炎瘴地:炎热的瘴气之地。
六花:雪花。
寒玉音:寒冷的乐音。
盈尺瑞:尺余厚的瑞雪。
慰:安慰。
呼儿:唤来孩子。
开樽:斟满酒杯。
白雪辞:《白雪歌》。
绿绮琴:古琴名。
翻译
寒冷的颜色竟如此强烈,神志清明却难以抵挡这寒意。瓦檐上的滴水声清脆刺耳,像珍珠般滚落,打湿了衣襟。
片刻间景色又变换,如同玉片从前方树林落下。
强劲的风吹过,使得落下的雪花在空中回旋,飘落在远方的山岭上。
我已落入这炎热的瘴气之地,已经七年了。
从未见过雪花飞舞,更别提听到寒冷玉石般的乐音。
今年竟然有尺余厚的瑞雪降临,老天仿佛以此安慰我的心灵。
唤来孩子准备酒菜,斟满酒杯是必须的。
还要谱写新的《白雪歌》,弹奏在我的绿绮琴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雪景。开篇“寒色遽如许,神清瘦不禁”两句,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初冬的寒冷气氛和雪花纷飞的奇丽景象。“瓦沟声磔索,珠琲乱衣襟”则形象地描绘了雪落在屋檐、衣襟上的声音和情景,展示了诗人对细节的观察和捕捉。
“斯须忽复变,玉片堕前林”写出了雪花飘落后即刻变化的场景,以及它们如玉般纯洁地覆盖在树林之中。“风劲势回旋,飘零蔽遥岑”则描绘了雪与风交织出的动态美,雪花随风舞动,似乎要将远处的小山丘也覆盖。
“落此炎瘴地,七年到于今。不见六花飞,况闻寒玉音”表达了诗人对这场罕见雪景的喜悦和珍惜之情。这是他七年未曾目睹的美丽景象,且与往日所见不同,因而格外珍贵。
“今年盈尺瑞,天以慰吾心”两句传达了诗人对这场雪中蕴含吉祥信息的感受,似乎是上天为了安慰他的心灵而赐予此等美景。
最后,“呼儿具杯盘,开樽须满斟。更制白雪辞,入我绿绮琴”则展现了诗人在这场雪中与家人共享美酒,并以此为题材创作音乐的意境,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自得其乐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雪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罕见之美的赞叹和内心的喜悦,以及在这份喜悦中寻求精神慰藉的一种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