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拜堂下,升堂瞻圣仪
出处:《谒微子祠》
元末明初 · 王翰
朝登微子岭,上有微子祠。
我来拜堂下,升堂瞻圣仪。
三人俨相向,衣冠肖古时。
嗟此崇黎地,何以知祀兹。
好德本彝性,公议孰掩之。
林木交荫翳,冈峦互参差。
泉脉且甘冽,周道通四驰。
我欲告邑人,好刻铜盘词。
我来拜堂下,升堂瞻圣仪。
三人俨相向,衣冠肖古时。
嗟此崇黎地,何以知祀兹。
好德本彝性,公议孰掩之。
林木交荫翳,冈峦互参差。
泉脉且甘冽,周道通四驰。
我欲告邑人,好刻铜盘词。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王翰所作的《谒微子祠》,通过诗人的视角,描绘了他前往微子岭拜谒微子祠的场景和感受。
首句“朝登微子岭,上有微子祠”,点明地点与时间,诗人清晨登山,到达了微子祠所在的山岭。接着,“我来拜堂下,升堂瞻圣仪”描述了诗人亲自来到祠堂前,然后步入祠堂内,恭敬地瞻仰先贤的仪式。
“三人俨相向,衣冠肖古时”描绘了祠堂内的景象,三尊雕像正襟危坐,衣冠整齐,仿佛回到了古代。诗人感叹于这些雕像的庄严与古朴,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之情。
“嗟此崇黎地,何以知祀兹”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片土地上祭祀活动的思考,询问为何这里会成为祭祀之地,引出对道德与公议的探讨。
“好德本彝性,公议孰掩之”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道德本质与公正讨论的看法,认为好的品德是人类固有的天性,而公正的议论不应被掩盖。
“林木交荫翳,冈峦互参差”描绘了祠堂周围的自然环境,树木茂密,山峦起伏,营造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最后,“泉脉且甘冽,周道通四驰”提到祠堂附近的泉水清甜可口,道路四通八达,暗示着这里不仅是一个精神的圣地,也是一个物质与交通便利的地方。
“我欲告邑人,好刻铜盘词”表达了诗人希望将这次拜谒的经历与感悟告知当地居民,提议在铜盘上刻下这篇诗文,让后人也能感受到这份敬仰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道德与公正的深刻理解,同时也描绘了自然环境的美丽与和谐,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