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狂夫入室无馀事,唯与天花一笑同全文

狂夫入室无馀事,唯与天花一笑同

慧眼沙门真远公,经行宴坐有儒风。
香缘不绝簪裾会,禅想宁妨藻思通。
曙后炉烟生不灭,晴来阶色并归空。
狂夫入室无馀事,唯与天花一笑同

注释

慧眼:形容远公具有洞察力和智慧的眼力。
沙门:佛教术语,指僧侣。
宴坐:静坐冥想。
儒风:儒家的风度,指文雅的气质。
簪裾会:聚集穿戴华美的人士,比喻与有教养的人交往。
禅想:禅宗的冥想。
藻思:深思熟虑,比喻丰富的思想。
炉烟:烧香产生的烟雾。
阶色:台阶上的色彩。
狂夫:自谦之词,此处指远公自称。
天花:佛教中象征智慧的意象,也指佛祖的教诲。

翻译

智慧的僧人远公真是与众不同,他的行为举止中透出文人的风范。
他与香火不断的人们聚会,禅修修行并不妨碍他对文学的思考。
日出后炉火的烟雾依然缭绕不散,晴天时台阶的色彩仿佛都融入了空灵之中。
对于他这样的狂放之人,进入静室并无其他事务,只愿与佛的智慧共舞,一笑置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真远公的沙门(即佛教僧侣)的高尚生活状态和精神境界。诗人以一种敬仰的心态,通过对真远公日常行为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其内在的儒雅风范。"经行宴坐有儒风"表明他不仅在佛法修持上有一种从容不迫、闲雅自得的气质,而且这种态度也体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之中。

接着,"香缘不绝簪裾会"可能是指真远公与其他僧侣或信徒之间通过香火相连的精神纽带,这里的“簪裾”是佛教用语,意为佛法的衣钵,即佛教传承之物。"禅想宁妨藻思通"则显示出真远公在禅坐冥想时的心境平和、思考深邃,能够穿透世间纷扰,达到了心灵的自在。

诗中还写到寺院生活的一些细节,如“曙后炉烟生不灭”描绘了清晨佛堂里的炉火不断,香烟袅袅升起,象征着信仰和修持的恒久与不懈怠。而“晴来阶色并归空”则是对自然景观的一种写照,阳光洒落在寺院的台阶上,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物我两忘的感觉。

最后,“狂夫入室无馀事,唯与天花一笑同”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真远公超然世外的心态的一种赞赏。这里的“狂夫”是对真远公的一种敬称,而非贬义,意味着他已达到了一种超脱尘俗、不受世间羁绊的境界。在这个境界中,他与自然(天花)之间达到了心灵上的交流和一致。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真远公日常生活及精神状态的描写,展示了佛教僧侣追求超脱与宁静的心路历程,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这种境界的向往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