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草木连森戟,清镜波涛渺画船
出处:《寿春晚眺》
明 · 谢肃
从征淮右身何远,怅望江南眼欲穿。
天入故乡山几点,云低旅帐路三千。
紫金草木连森戟,清镜波涛渺画船。
只恐剑锋虚用尽,平芜落日思茫然。
天入故乡山几点,云低旅帐路三千。
紫金草木连森戟,清镜波涛渺画船。
只恐剑锋虚用尽,平芜落日思茫然。
注释
从征:出征。淮右:古代地区名,大致在今安徽南部。
身何远:路程遥远。
怅望:惆怅地望着。
江南:长江以南地区。
眼欲穿:形容眼神极度渴望。
天入故乡山:天空倒映在故乡的山峦上。
云低:云层低垂。
旅帐:行军帐篷。
路三千:道路漫长,仿佛有三千里。
紫金草木:紫色的珍贵植物。
连森戟:密集排列的戟旗。
清镜:清澈如镜的水面。
渺画船:远处的画舫。
剑锋:剑尖。
虚用尽:空有锋芒却无处施展。
平芜:广阔的草地。
落日:傍晚的太阳。
思茫然:思绪迷茫。
翻译
远赴淮右征战路漫漫,心中惆怅遥望江南直到眼眸酸涩。天空映照故乡山峦若隐若现,低垂的云朵下,帐篷之路绵延千里迢迢。
紫色的金草与密林般的戟旗相连,清澈如镜的水面映照着渺远的画舫。
只担心宝剑锋芒无处施展,夕阳下的荒原思绪纷飞,一片茫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远征途中的怀念之情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从征淮右身何远,怅望江南眼欲穿"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心境,渴望能够透过遥远的距离看到心中所向往的地方。"天入故乡山几点,云低旅帐路三千"则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增强了对家乡之美好与渺茫旅途之间的鲜明对比。
"紫金草木连森戟,清镜波涛渺画船"中的“紫金”可能指的是夕阳的余晖,与“清镜”的水面相映衬,营造出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这里的“森戟”和“渺画船”则增添了一种静谧而又稍显孤寂的氛围。
最后两句"只恐剑锋虚用尽,平芜落日思茫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无奈。"剑锋虚用尽"可能暗指战争的无果或是个人力量的有限,而"平芜落日思茫然"则表现出面对战乱和离别,诗人心中那种无法排解的茫茫之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真切抒发,展现了古代士人的忠诚、勇敢以及深沉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