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至今白眼徒,往往多怒嗔全文

至今白眼徒,往往多怒嗔

典午方中否,举世无贤人。
高爵岂不佳,奇祸终相因。
七子各见几,引身良及辰。
至今白眼徒,往往多怒嗔
愚智不同调,孤高固难群。
自信苟不疑,俗说空纷纷。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独到见解。开篇“典午方中否,举世无贤人”两句,以“午”象征正午,暗喻时局混乱,整个世界似乎缺乏真正的贤能之士来引领。这种批判性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道德沦丧、人才稀缺的忧虑。

接着,“高爵岂不佳,奇祸终相因”两句,通过对比高位与潜在的危险,揭示了权力与灾难之间的微妙关系。在高位上虽然舒适,但随之而来的可能是意想不到的灾祸,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警示,也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隐喻。

“七子各见几,引身良及辰”中的“七子”可能是指诗人及其朋友们,他们各自预见到可能的危机,及时抽身,避免了潜在的祸患。这一段表达了对明智之举的肯定,以及对及时止损的重视。

“至今白眼徒,往往多怒嗔”则描绘了一种世态炎凉的景象,即使在困境中保持清醒,也常常遭受误解和非议,甚至被周围的人视为异类,产生愤怒和怨恨。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人际关系复杂性的深刻理解。

“愚智不同调,孤高固难群”指出智慧与愚昧之间难以沟通,坚持自我、追求高尚品质的人往往难以融入世俗的圈子。这里既有对个性独立的赞美,也有对社会同质化的批评。

最后,“自信苟不疑,俗说空纷纷”强调了自信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内心坚定,不轻易动摇,外界的流言蜚语便无法动摇自己的信念。这不仅是对个人品格的期许,也是对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的倡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对比,深刻探讨了社会、人性、道德等多个层面的问题,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