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世所惜,是何无了公
出处:《赠无了禅师》
唐 · 周朴
不学世所惜,是何无了公。
灵匡虚院外,虎迹乱山中。
昼夜必连去,古今争敢同。
禅情岂堪问,问答更无穷。
灵匡虚院外,虎迹乱山中。
昼夜必连去,古今争敢同。
禅情岂堪问,问答更无穷。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不学:不追求。世所惜:世人所看重的。
是何:这是怎样的。
无了公:没有尽头的公正。
灵匡虚院:灵匡寺的空闲院落。
外:之外。
虎迹:虎的足迹。
乱山中:群山之中。
昼夜必连去:无论日夜,必定连续离去。
古今争敢同:从古至今无人能与他相比。
禅情:禅修的情感。
岂堪问:怎能询问。
问答:问答。
更无穷:更加无穷无尽。
翻译
不追求世人所看重的东西,这是怎样的没有尽头的公正。在灵匡寺的空闲院落之外,虎的足迹散落在群山之中。
无论日夜,他必定连续离去,从古至今无人能与他相比。
对于禅修的情感怎能询问?问答起来只会更加无穷无尽。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周朴所作,名为《赠无了禅师》。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无了禅师的崇敬之情以及对禅学深邃境界的描绘。
“不学世所惜,是何无了公。”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观念的超脱,以及对无了禅师独特精神状态的认同。"灵匡虚院外,虎迹乱山中"则描绘出一幅禅师隐居于深山之中的图景,其中“灵匡”可能指的是寺院周边神秘而又庄严的环境,而“虎迹乱山中”则展现了自然界的野性与力量。
"昼夜必连去,古今争敢同"表明诗人对于禅师日以继夜的修行态度以及其超越时空、独一无二的精神境界给予极高评价。最后,“禅情岂堪问,问答更无穷”则是对禅师内心世界和禅学深奥之处的一种赞美,意味着即使是最细致入微的探讨,也无法完全触及其深邃。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无了禅师及其修行境界的高度尊重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