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蜀同风果同风,袈裟拔出鞋袋中
出处:《送二僧之衡阳 其一》
宋 · 释慧空
闽蜀同风果同风,袈裟拔出鞋袋中。
相逢古寺话俄顷,怪我称锤落深井。
不忧佛日居衡阳,不忧无人振颓纲。
却忧秋高霜月冷,铁牛夜度飞猿岭。
相逢古寺话俄顷,怪我称锤落深井。
不忧佛日居衡阳,不忧无人振颓纲。
却忧秋高霜月冷,铁牛夜度飞猿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慧空所作的《送二僧之衡阳(其一)》。诗中以闽蜀两地的佛教文化为背景,描述了两位僧人出行的情景。首句“闽蜀同风果同风”表达了两地佛教风尚的相似,僧人的衣着也反映出这种共同点,袈裟随意地从鞋袋中拔出,显示出他们的洒脱与随性。
接下来,“相逢古寺话俄顷”描绘了他们在古寺相遇,短暂交谈的情景。然而,诗人自嘲地说“怪我称锤落深井”,暗示自己可能因言语不慎或行为失当而陷入困境,这增加了对话的戏剧性。
诗中“不忧佛日居衡阳,不忧无人振颓纲”表达了对僧人们的祝福,希望他们在衡阳能坚守佛法,即使面临无人支持的境况也能振奋佛教事业。最后一句“却忧秋高霜月冷,铁牛夜度飞猿岭”则寓言式地表达了对僧人们旅途艰辛的担忧,尤其是秋冬时节,寒霜和险峻的飞猿岭都预示着他们将面临的困难。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轻松幽默的笔调,寄寓了对僧人们的关切与祝愿,展现了僧人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佛法传播的热忱。